官僚制批判研究的经济学视角
而非整个立法机构,来评估具体官僚组织的工作。而这样的委员会,相比于整个立法机构而言,对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且这些委员会的决策很少会再被整个立法机构去修正”。政治家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如何进行外部宣传以获得连任机会的最大化,而不是去监督官僚组织。这样,预算最大化的官僚、高要求的委员会和不足的监督便导致了公共预算的过度增长。
三、评析官僚制的经济学研究 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官僚制经济学研究理论,自唐斯首次发起以来得到了广泛讨论。这一理论不仅受到了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思想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了政治学家西姆内尔等人的影响,同时与布坎南、尼斯坎南、赖克及西蒙的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官僚制经济理论”揭示了官僚制与政治效率之间的悖论,即官僚制因发展效率的需要而建立,但其自身实际上却又阻碍了效率的实现,并损害着民主的基本原则。最终公共选择学派基于“经济人”假设,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官僚的行为动机和官僚制的局限性,生动地展示了官僚组织的运行规则。传统观点一般都认为,官僚是公众利益的代表者,没有个人私利,是中立的、无私的人。而“经济人”概念的引入,拨开了罩在官僚头上的神圣光环,使得我们认识到官僚也是追求个人利益的,其目标既不是公共利益,也不是机构效率,而是个人效用,这种自利的行为甚至会导致官僚制度的变异,如大量滋生寻租与腐败现象等,最终打破了关于官僚制是最有效的以及他们总是力图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神话,使得西方民主制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所以,这一理论促使了美国以及全球性的公共支出缩减运动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私有化进程浪潮,也为我们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削减公共部门规模的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神化政府,需要清晰地认识到为了有效控制官僚的行为,不仅要引导官僚部门关注社会公共利益,鼓励各部门竞争性地提供产出,防止单个部门的垄断性供应,为官僚部门营造竞争性的工作环境,而且还要改变官僚组织中的利益激励措施,减少公共预算,精简机构。可见,官僚行为不仅仅是政治学研究的主题,也是经济学探讨的对象,必须将经济学的分析路径与政治学的分析路径相互结合起来。同时,对官僚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也离不开具体的政治制度,必须将官僚制经济理论综合到政治学的理论框架中去。 (作者系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 王 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