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官僚制批判研究的经济学视角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耿长娟 日期:2011-08-15 18:26:09
完全自私的官僚(包括权力攀登者、保守者)和混合动机的官僚(包括狂热者、倡导者、政治家)。其中权力、金钱收入、声望、便利和安全等都属于个人利益,而个人忠诚、精通工作的自豪感、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愿望和对特定行动计划的承诺是属于公共利益的范畴。但是,真正能为社会带来好处的官僚数量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官僚制一旦运行,官僚作为“经济人”,就会追求个人利益并努力使其最大化。在这一层面上,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官僚是否存在个人私利,而在于其个人私利往往凌驾于该职务所蕴涵的公众期望之上。由于社会信息的搜集是需要成本的,再加上官僚总是歪曲信息和问题以迎合上级,或者掩饰不利于个人发展的信息,以及信息在传递和流通的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曲解和改变,这些原因都直接导致了社会决策大多是基于有限的时间和不完全的信息而作出的,无法准确表达公众利益。具体来讲,表现为这几个方面:一是每个官僚向上层传递的信息都倾向于扭曲信息的真实度,即都会夸大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尽量减少或隐藏对自己有害的信息;二是每个官僚都对特定的政策和行动抱有偏见,即使他的职责要求他执行这些政策和行动,他仍旧会努力推行那些于己有利的政策和行动,反对或不履行损害自己利益的政策和行动;三是每个官僚在遵守上级指示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遵守程度取决于这些指示是否有利于自身利益;四是在执行组织职能的过程中,官僚在寻找增强责任和接受有风险的职责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助于实现其自身的特定目标。另外,某些官僚部门并不是自生的或者按照社会需求建立的,很多时候是人为的产物,例如一些权力攀登者和狂热者为了实现个人目标,会通过各种手段来建立一个官僚部门。官僚部门建立后,为增加个人权力便促使部门规模的最大化,而非追求部门功能的实现。同时部门存在的时间愈久,部门利益关系就愈复杂,就愈不容易消失或者灭亡。

  唐斯的官僚制理论完全颠覆了韦伯对官僚立场的中立性假设,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官僚部门的运行,同时还可以预测官僚部门的实际行为,比如根据官僚的内部结构来预测官僚的外在活动,或者根据官僚的外部环境和功能特征来预测它的内部结构和行为,或者将二者相互联系起来。

  二、官僚制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演变

  自从唐斯基于“经济人”假设首次提出“官僚制经济理论”以来,便促发了许多学术争论和经验研究,后来该理论又经过尼斯坎南、敦利威等学者的发展而得到完善,为我们系统认识官僚制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也丰富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

  (一)“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

  如果说唐斯是以官僚的内在动机为研究起点解释官僚制的困境,作为“官僚制经济理论”集大成者的尼斯坎南则以经济学领域的效率为前提,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理论,提出了“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在既定的需求和成本条件下,官僚总是最大化本部门的预算,并倾向于使预算等于或者高于最低成本。1971年,尼斯坎南又对代议制政府中的官僚行为理论作了系统分析,全面挑战了“垄断官僚制是最有效的”理论。他认为,“政治是‘利益或价值的市场’,很像一般的交换过程。它与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范围更广”。在同样的条件下,官僚机构具有把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