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党领导社会的宏观理论与运行机制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寇政文 日期:2011-06-07 16:29:35
应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组织准入的法律体系,切实解决当前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立法层次较低、门槛过高、隶属机构不科学的现实问题。最后,由于社会组织培育的根本动力来源于社会民众的广泛参与,因而党在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全过程中都应始终坚持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注重建立党的社会组织培育工作台账,把培育经验完整地记录下来,建立培育信息资料库。

  (二)建立管理机制是党领导社会组织的保障

  加快建立党领导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可以为社会组织规范活动提供根本保障。由于党与社会组织之间实际上不存在直接的隶属关系,那么党靠什么来管理社会组织呢?笔者以为,可以依托四大载体:一是依托社会组织内部的党员载体,开展示范性管理;二是依托在社会组织内部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开展组织管理;三是依托制度载体,通过引导和帮助社会组织制定合理合法的组织活动制度加强管理;四是科学依托政策载体,通过不断适时调整党的政策来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由于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是以开展活动的形式呈现的,党可以依托上述四大载体为抓手,从规范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支持活动开展、倡导活动价值等环节切入,提高党管理社会组织的创新水平和科学化水平。

  (三)建立教育机制是党领导社会组织的基础

  建立党领导社会的教育机制,是保障社会组织在功能发挥上“趋利避害”的制度基础。建立党领导社会组织的教育机制必须充分依靠活动其中的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这其实明确了党领导社会的教育机制应该囊括的目标内容:教育社会组织守法活动、为民服务、支持党的群众工作。然而,就建立教育机制的具体方式而言,主要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和电子政务工具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教育,激发他们的社会治理热情;以党员模范教育和先进性教育为带动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教育,引导他们承担社会自治、自律的责任;以社会组织内党的基层组织活动开展为载体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教育,带动社会组织凝聚群众、为民解忧。

  (四)建立引导机制是党领导社会组织的抓手
  
  借鉴世界其他政党在处理党与社会关系方面的有益经验,党对社会的领导,可以把社会组织作为党的外围组织来看待,建立引导机制。由于不存在实际上的行政隶属关系,引导机制必须建立在党组织活动的有效性上来。一方面,建立精英党员人才输送制度来实现有效领导,把党员的辐射效应与党员专业化社会组织工作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建立党的社会政策宣讲制度,使党的社会政策的实惠被社会组织成员所了解和分享。通过党的卓有成效的引导,可以使社会组织真心实意地贯彻党关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凝聚社会群众、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充当积极主动的社会矛盾“解压阀”,探索建立社会利益协调与对话机制,解决和反映人民内部矛盾。通过引导社会组织,着力拓展党的社会职能,使党联系群众的途径多元化。

  (五)建立服务机制是党领导社会组织的目标

  建立党领导社会的服务机制,是党领导社会组织机制建设的最终目标。建立服务机制的根本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