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干部从严管理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问题。一是监督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有的干部认为,监督就是找毛病,本身没有毛病或者自己所在的组织没有明显问题,监督可有可无;有的干部有私心杂念不敢监督,怕打击报复,怕丢选票,怕伤和气;有的干部认为管用的干部监督办法和手段还不多,不会监督,也无法监督。二是制度尚待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在干部监督管理上,目前各级都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有些制度和规定的执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有些制度和规定还不够完善,缺乏执行的刚性和可操作性。这就造成两种情况:其一,监督管理的主体缺乏监督管理的依据、标准和保障,造成事实上的“虚化”;其二,监督管理的客体没有受到严格的规范和制约,形成监督管理上的主观随意性,以致事后监督多,事前防范、事中监督少,助长了一些违法违纪者的侥幸心理,不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直接影响了监督工作的成效。三是体制缺乏周密性,有待理顺。组织、纪检监察和人大、政协等相关的干部管理组织和部门职责不清、权责不分,管理主体分割,没有形成管理的合力。干部的垂直管理力度不断强化与干部监督管理体制不顺的情况并存,往往造成“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导致监督管理工作出现盲区。
(四)惩戒失之于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但是,在一些地方,对待犯了错误的干部,组织上往往考虑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对其惩戒失之于宽,即使问题严重了也采取先免职,再“改非”,保持级别、待遇不变,大大降低了干部违规的风险和成本。这种重保护、轻惩戒,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既放纵了违法违规行为,又助长了腐败之风,使有问题的干部心存侥幸,客观上造成了教育管理效果的弱化,使管理效果大为降低。 (五)自律失之于松。调研中,也有较多的同志反映,一些干部自我管理的意识差,自律失之于松。少数干部整天无所用心,不读书学习,不思考问题,不总结经验,不吸取教训,职务虽然提升了,但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却没有提高。尤其是少数干部平时不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放松对自己的管理和约束,工作中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作风漂浮、工作不实,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心态浮躁、追名逐利,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问题;有的干部不愿接受管理,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成了干部管理的“局外人”。 上述五个方面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因素。从历史文化背景上说,受我国传统的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干部管理工作往往重人治轻法治;从社会环境上说,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受西方腐朽思想和封建残余意识的影响,人们对干部存在的一些问题“见怪不怪”,往往持过于宽容的心态;从思想认识上说,一些领导干部对干部管理认识不到位,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怕“家丑”外扬,奉行“好人主义”,丢掉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放弃了严格管理和监督干部的责任;从干部管理体制上说,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体系还不完备,这也是造成对干部管理不严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加强对干部从严管理工作的对策 当前,加强对干部从严管理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