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12月下期
认同、互构:德孝文化与乡村善治的耦合机理/邢继雯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邢继雯
日期:2022-01-26 10:03:40
【摘 要】建设和繁荣乡村先进文化,培育乡风文明新气象,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路径。我国乡村治理经历了礼治、政治、自治的不同阶段,正在向善治的方向发展。当前,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实施载体,是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实践中,产生于乡土社会的德孝文化与推进乡村善治相耦合成为重要的路径选择。目前,各地已成功开展了孝行天下、孝道文化大餐、孝道村民学堂等活动。以各地实践为参考,可以发现,通过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孝因子,凭借道德和关系在乡村社会的双重耦合,可以促进现代乡村秩序与活力的统一。具体而言,就是以道德耦合涵养乡村文明生态、夯实乡村治理基础,以关系耦合构建乡村共同体、强化乡村社会关联,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关 键 词】德孝文化;乡村治理;善治
【作者简介】邢继雯(1989— ),女,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共河南新乡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基层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24-0098-04
一、引论 建设和繁荣乡村先进文化,培育乡风文明新气象,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路径。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是乡村文化不断削弱的过程,乡村文化所依附的乡土社会亦出现各种不适应现象,生活秩序失调成为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较为突出的短板[1],即乡土空间出现了文化“钝化”和治理“失灵”现象。同时,工业文化、城市文化、异质文化快速进入农村,在某种程度上冲击了乡土文脉,从而导致乡村文化对乡土社会的情感凝聚作用日益消解,乡土社会的公共心理空间呈现衰败的态势。这些终将成为制约乡村善治的瓶颈。
方向引领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方向究竟在哪里,抽象方向和具体目标如何有效衔接?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重大课题。笔者在大量的基层调研中发现,基于乡土社会的小农经济和血缘关系而产生的德孝文化与今天的乡村社会“善治”目标高度契合,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和处世之道更容易获得大众的认同。简言之,弘扬德孝文化与推进乡村善治可以通过道德耦合和关系耦合机制实现同频共振。
二、乡村社会治理秩序的变迁
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治”的主导力量各有侧重,经历了从礼治、政治、自治到善治若干阶段的变迁。
(一)礼治秩序
礼治秩序是以乡村内生性规则来整合乡村社会。在传统农业社会,乡村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家庭或家族成为传统的组织生产单位,国家或其他政治权威对乡村秩序维护的作用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农业天然具有风险性,因而产生了协同劳作的需求,促使农民聚居而形成了乡村社会。乡村成为解决这一时期诸如农田灌溉、社会安全等家庭或家族无力解决的公共事务的重要单元,是有效凝聚村民的社会公共机构。在乡村社会中,邻里之间在生产、生活上相扶相持,形成了村民共同体。
这一时期,乡村社会秩序通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