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8月下期
基于多源流理论的街头官僚转型与政策创新/孙媛媛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孙媛媛
日期:2021-09-27 16:18:42
【摘 要】近年来,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供给理念不断创新。在压力体制与资源吸引的双重作用下,街头官僚具有较高水平的政策创新活力,而自由裁量权又使得街头官僚具有政策创新的相对优势,这对于街头官僚转变为政策企业家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多源流理论的分析,街头官僚能够通过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三条溪流的汇合实现自身角色转变,为政策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为充分实现政策创新的目标,街头官僚要努力实现共识基础上的集体政策企业家建构,保证政策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以政策建议与地方、国家政策创新相匹配打开政策之窗,上级政府则要构建政策企业家价值发挥的环境与辅助制度,共同促进公共政策发展和创新。
【关 键 词】街头官僚;政策企业家;政策创新;多源流理论
【作者简介】孙媛媛(1982— ),女,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营销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6;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16-0053-04
街头官僚是公共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其对于政策问题、人民诉求以及二者的契合性具有高水平了解,因此,街头官僚是推动政策创新的重要力量。当街头官僚发挥这种作用时,其就上升为政策企业家,也就是促进国家政策不断发展的积极人士,其增益政策创新的价值就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本研究以多源流理论为基础,探究街头官僚的角色转型,并为其实施政策创新提供参考路径,同时促进街头官僚与公共政策不断发展。 一、街头官僚与政策企业家
(一)街头官僚
美国公共行政学家李普斯基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街头官僚理论,他用街头官僚来形象地比喻夹在公民与国家中间的基层官员。[1]在李普斯基的论述中,街头官僚的范围很广,比如医生、教师、社工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后来,随着研究的细化,街头官僚用来专指国家政策执行的直接主体。
街头官僚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比如处于行政系统基层、数量众多、拥有自由裁量权等。按照李普斯基最初的设定,街头官僚的使命是促进公共资源在社会层面的平等性共享,但在实践中,街头官僚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并且在不同体制与情境的国家中所呈现的问题也是有所差异的。因此,中国学者结合中国国情对街头官僚理论进行了本土化发展,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街头官僚进行了阐释与研究。首先,街头官僚的概念。与中国行政体系和行政结构相关,街头官僚除了公务员,还有很大一部分编外人员,因此,街头官僚被定义为与公民直接接触、具有一定自由裁量权的基层干部或基层工作人员。其次,政策执行。政策执行是街头官僚的基础工作,这一行为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人民利益、政府公信力与国家形象。学者们对街头官僚政策执行的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尤其是对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宏观、中观与微观等多重研究,从国家顶层设计、地方政府管理以及街头官僚自身等视角探究了影响政策执行的多种因素。再次,监督管理。街头官僚处于行政系统末梢,并且数量众多,因此,职位晋升对于大部分街头官僚来说是“无缘”的,这使其更加重视经济利益的获取,而自由裁量权就为其增加自身经济利益提供了“便利条件”,控制自由裁量权、减少职权滥用也就成为街头官僚管理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