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8月下期

基于多源流理论的街头官僚转型与政策创新/孙媛媛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孙媛媛 日期:2021-09-27 16:18:42
面临着被问责的风险。因此,工作压力与问责压力的双重作用倒逼街头官僚不断进行工作方式创新,以尽快高质量地完成相关工作,应对上级检查。这虽然是一种被动的变革行为,但其为街头官僚创新行政思维、探索工作方法提供了外在动力。
  (三)资源获取带来的创新吸引力
  角色转变、政策创新能够增加街头官僚的利益,产生对街头官僚的积极吸引力,这是一种内在与外在的混合动力。首先,政策创新能够为街头官僚带来晋升资源。正如前文所述,街头官僚数量众多且处于体制底层,这使得街头官僚面对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只有当街头官僚足够优秀时,才能够获取晋升机会,而政策创新就是街头官僚获得上级领导认可、取得竞争胜利的重要武器。其次,政策创新能够直接增加街头官僚掌握的资源。即便是在加快资源下沉的背景下,基层政府的治理资源依然是非常有限的,分配给街头官僚的资源更为稀少。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创新的潜力与价值能够帮助街头官僚获得更多的资源分配,使其能力与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自由裁量权形成的创新优势
  很多研究认为自由裁量权是街头官僚产生腐败与行为偏差的重要原因,虽然这一因果关系确实存在,但自由裁量权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即自由裁量权为街头官僚政策创新提供了重要优势。自由裁量权使得街头官僚能够相对灵活地执行各种任务,当上级政策下发时,在很多情况下街头官僚都会根据基层实际对政策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公共政策与实际需求更加契合。多源流理论将街头官僚的这一过程称为“再决策”,这就展现出街头官僚在优化政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正是由于街头官僚处于基层一线,对社会问题与人民需求具有清晰的感知,从而能够利用自由裁量权将顶层设计、公共政策转变得更加符合实践要求,而实践导向、问题导向的政策创新往往是最有效的。
  三、基于多源流理论的街头官僚向政策企业家角色转型
  街头官僚具有很强的动机进行政策创新,这也意味着街头官僚能够转变为政策企业家。多源流理论对此进行了详细解释。
  (一)多源流理论
  多源流理论是由美国学者金登提出的,该理论的依据是“组织选择的垃圾桶模型”,即决策过程具有一种“有组织无序”的特征,组织决策的偏好、参与者和技术都处于一种模糊状态。金登认为,组织决策中存在着三条溪流,即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问题流强调问题出现以及问题被注意,指标、危机事件和反馈是相关问题能够上升至决策议程的重要因素;政策流指的是由政府、学者、公民等组成的政策共同体集体制定政策、解决问题的过程;政治流是政策制定的导向力量,比如公民舆论与情绪、政治集团、政府自身等。[2]政策企业家是贯穿于三条溪流全过程的,其往往能够率先发现问题,并提出积极的政策意见和建议,且对公共政策制定起着重要的方向引导作用,是三源流融合的关键所在。
  (二)多源流理论视角下街头官僚转向政策企业家的过程
  当街头官僚具有问题导向意识,并且能够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时,其就自动转变为政策企业家,这个过程是镶嵌并衔接于三源流之中的。
  1.基于问题流的角色转变。街头官僚所关注的问题是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各种困境,是人民群众迫切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