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5月下期
后脱贫时代农民美好生活的价值意涵、实践进路与现实保障/胡世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胡世文
日期:2021-06-25 16:57:04
【摘 要】农民美好生活是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后在新时代时空方位下可具象化的生活样态,是后脱贫时代农村贫困治理的价值依归,其对农民个体生命的观照具有必然性,合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不但深刻描绘农村贫困治理新画卷,而且高度契合人类文明发展诉求。基于中国农村反贫困斗争的进度和成就建构农民美好生活,必须大力培育实践力量、整合强大思想共识、广泛凝聚前进动力、巩固既有生活成果,保障农民美好生活实践的深入展开。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健全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积累的深厚物质基础为建构农民美好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关 键 词】小康社会;后脱贫时代;农民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简介】胡世文(1992— ),男,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民贫困治理。
【基金项目】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开放课题“后脱贫时代湖北农村居民发展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编号:2020XCZX11)
【中图分类号】C936;D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10-0093-04
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不仅意味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而且表明中国将逐步进入由绝对贫困治理向相对贫困治理、由收入贫困治理向多维贫困治理、由超常规扶贫攻坚向常规性贫困治理转变的后脱贫时代。农民美好生活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奋斗目标,是广大农民群众追求的梦想,其实现程度关系国家发展、民族未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从哲学层面把握农民美好生活的价值意涵,从实践维度探索农民美好生活的推进路径,才能充分彰显农民美好生活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后脱贫时代农民美好生活的价值意涵
(一)积极观照农民个体生命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领农民通过能力培养、规律把握等目的活动努力提升生活幸福感。农民美好生活对个体生命的观照具有必然性,因为从根本上看,农民美好生活是在物质需求基本解决和精神诉求不断扩展中,农民个体探索和革新生命价值的主体性确证。农民美好生活包含能持续增强生命发展活力的共享要素,是可有效引领个体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相互关照、相互维系和彼此成全的开放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民生存状况的改善和个人幸福的获得,创造性审视农民既有生存结构和生存秩序的缺憾及痼疾,结合农村反贫困斗争的进度和成效,有效谋求生存结构的重整和秩序的优化,不但努力推动农民美好生活意愿和美好生活实践同频共振,而且实现了广大农民个体生命能量的良性传递和生命征程的积极跃升。
(二)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论断源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宏观规定,是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走向的科学揭示。广大中国农民在经历了社会生产落后、物质资源不足等阶段性生活状态后,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的自我确信,生发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匹配的强烈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农民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