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4月下期

整体性治理与基层工作机制创新路径探析/庞凤芝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庞凤芝 日期:2021-05-26 16:14:59
  【摘  要】整体性治理与基层工作机制创新具有内在的理论契合性。在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基层工作机制创新的主体是直接上级与顶层权威、基层领导与兄弟部门、基层群众与社会组织。基层工作机制创新,需要在明确多元影响主体及其功能的基础上,在纵向线条上争取上级支持与顶层表态,在横向线条上争取领导重视与横向协同,在内外连线上衔接群众需求并动员社会组织参与,以争取更大范围的外部支持。
  【关 键 词】整体性治理;基层政府;基层工作机制;创新
  【作者简介】庞凤芝(1963— ),女,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清史、区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08-0044-03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加速和社会基层公共服务需求走向多元化和精细化方向,作为公共服务前端递送者的基层工作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服务供给和需求回应压力。基层工作人员之所以会在供给服务和回应需求过程中出现工作压力加剧的情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基层各项工作机制已然相对固化,难以有效满足新时代公共服务递送和回应多元化社会需求的要求。也就是说,传统基层工作机制在新形势下效果有限,无法满足新型服务需求。与此同时,基层碎片化的管理机制和多元化的服务诉求之间存在裂隙,亟待基层通过制度机制变革创新来形成制度合力,以便能够有力回应社会需求和精准递送服务。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强调合作和协同、倡导多元主体协同形成组织合力以构建起整体性治理框架体系的基本理论,对于解决基层工作机制僵化和低效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因此,从整体性治理视角对基层创新工作机制问题进行探索分析,将能够有效化解基层工作机制低效和碎片化问题,实现工作机制创新,以满足新时代的基层公共服务需求。

  一、整体性治理与基层工作机制创新
  “整体性治理”概念最初由英国学者安德鲁提出,其认为“整体性治理是从社会整体的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反对化约主义的还原论以及孤立地看待问题的一种范式”[1]。该观点后经学者佩里•希克斯的提炼和完善而发展成为整体性治理理论,其认为,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核心基点就在于协调和整合,不仅要实现不同层级、不同政府部门在手段与目标上的相互配合,而且要在政府部门与市场主体、社会组织或私人实体之间达成共识和寻求相互合作的可能。[2]由此可见,整体性治理实际上是碎片化治理的反面。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提出为破解治理碎片化问题、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和整体发力提供了全新的治理模式参考,其能够有效地应对传统官僚体制运行存在的分散化、技术化和短视化等治理局限问题。换言之,整体性治理就是要打破传统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带来的各种碎片化治理困局,从整体性的视角回应社会诉求和服务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条块竞争带来的治理碎片化和资源浪费问题。
  整体性治理与基层工作机制创新具有较高的理论契合性。面对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外部需求,单纯依赖基层某个部门已然难以有效满足社会需求,而是需要基层部门之间、基层与上级部门之间以及基层与外部社会主体之间形成协调互动的治理格局,综合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基层机制变革,实现多元合力供给。这是推动基层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