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4月下期
基于社会工程视角的新时代民生问题探析/田 菁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田 菁
日期:2021-05-26 16:14:15
【摘 要】以工程思维支撑民生建设,是新时代民生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的重要选择,也是新时代民生建设模式求解的应然抉择。新时代,民生建设工作有必要引入社会工程的思维方式,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基本导向,做好工程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与人民立场紧密结合;把握工程整体设计,兜住民生底线;突出工程制度设计,完善民生保障制度;贯彻工程长效思维,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关 键 词】新时代;民生问题;民生建设;社会工程;制度设计;长效思维
【作者简介】田菁(1993— ),女,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民生与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08-0039-05
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和“指南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不忘初心,坚守人民立场,把民生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位置,在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民生工作的不断深入,在解决民生难题的过程中,不同层面和要素间的交互影响使得民生问题更为复杂。因此,有必要引入以着力解决社会问题为基本导向、对社会关系结构予以变革的社会工程思维方式来指导民生建设,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与设计,从而实现复杂环境下复杂民生问题的根本解决。 一、问题提出:新时代民生建设的现实困境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任何一个执政党治理国家都需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中国共产党更是如此,自成立之日起就时刻关心民众疾苦、关切民众所需,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当前的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各种难题交织的国内外复杂形势,民生建设也随着国家的发展出现了新变化、新形势。此时,梳理问题、分析问题,立足人民、凝聚力量,直面当前民生建设和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难题,显得尤其重要。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民生建设提出新要求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改革开放40多年的社会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追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民逐渐憧憬更高质量和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渐渴望物质文化需要以外更高层次的需要。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适时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准确研判,从政治层面和国家层面肯定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党和国家发展的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需求领域和需求重心上都超越了物质文化层面的追求,更注重的是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渴望。因此,新时代关注民生问题不能简单停留在物质文化层面,而是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民生价值,即满足人民群众更高质量、更深层次的需要,切实解决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二)民生短板亟待补齐
我国民生建设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始终存在着短板问题,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显著提高,民生短板问题日益凸显,政府部门应及时、准确地了解民生问题,洞察、分析民生诉求,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