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4月下期

基于社会工程视角的新时代民生问题探析/田 菁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田 菁 日期:2021-05-26 16:14:15
调、结构统一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民生工作的整体设计和精准施策对民生建设至关重要,这也说明了具有整体设计规划意义的社会工程思维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利用社会工程思维来把握民生建设的整体设计,能够在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选择最优策略,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把握民生发展的总体趋势,为兜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提供坚强保障。
  人类社会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系统,对人类社会的管理,无论是广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还是狭义(社会公共管理)的社会管理,都需要社会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来进行整体性和整合性的设计规划。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方向和道路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基础性、兜底性和适度的普惠性,坚守民生底线,真正做到社会成果由全体人民享有;要把民生工作的重点放在最需要关心的困难群众身上,编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确保民生保障网牢固不破,让人民感受到真正的安心和踏实;要抓好民生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领域,破解关乎百姓福祉的关键领域的难题。民生工作没有终点,要一步接着一步走、一事接着一事办、一题接着一题破,在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上积少成多、积水成河。另外,在“分蛋糕”时要运用好社会工程的整体设计思维,既尽力而为,也量力而行,解决好民生的欠账和增量问题。
  (三)突出工程制度设计,完善民生保障制度
  制度设计是社会主体根据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在坚持以与社会工程活动相关的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为了实现某种社会目标而建构起来的用以约束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协调社会群体活动的一种规范和准则。制度设计的内在规定性使得它在参与实践活动时必须准确反映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制度一旦落地生效,必须保证社会的公平和稳定,防止社会分化。这就需要制度在设计时同时满足科学性、合理性、合法性等要求,只有这样的制度设计,才能保障社会目标的有效实现。新时代民生领域出现的制度困境是民生工作的一个难点,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必须依靠制度设计来保障民生工程的落实。
  加强制度设计,完善民生制度保障,说到底就是要依托完善合理的制度来实现民生工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在整合社会资源、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做大并分好蛋糕的同时,要加快改革养老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在强化制度设计和加快制度改革的进程中,消除长期形成的民生制度痼疾。首先,要勇于突破、敢于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以经济发展推动民生制度完善,以民生保障制度的完善推动经济发展,着力解决民生工作中存在的地区差异大、制度碎片化和不规范等问题。在制度设计方面,要敢于突破创新,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跨越,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避免任何人为干预,以科学完备的民生建设秩序来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其次,要通过制度设计实现合理分配,在民生建设的关键点上集中发力,使民生工程在政策执行上科学合理、在实践过程中条理有序、在实际成效上事半功倍。要善于从群众日常关注的焦点中寻找民生制度设计的切入点,制度设计的重头戏要放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完善民生制度同样如此,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