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2月下期

道家柔节论及其对管理者软弱病的疗治之鉴/闫秀敏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闫秀敏 日期:2021-04-01 16:39:38
  【摘  要】在道家看来,柔节与雌节同义,主要表现为虚心空己、安徐而静、慈下谦下等。实践中,管理者的柔节表现与一些管理者的软弱病表面上有共同之处,究其实质,却有着真无与若无、真静与似静、真下与善下等本质差别。镜鉴道家柔节论,软弱管理者可以在强化管理学知识学习、重塑管理价值观、提升管理艺术等方面进行努力,以治疗其软弱病。
  【关 键 词】道家;柔节;管理者;软弱病
  【作者简介】闫秀敏(1973— ),女,广州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管理哲学。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04-0080-03

 

  一、道家柔节论的历史发展

  (一)道家柔节论的发端
  道家柔节论可溯源至老子学道之典故。据传,老子探访其老师商容之病时,商容曾张嘴让老子看而问老子,自己口中原来有牙齿和舌头,现在还有何物。老子看到只有舌头后,感悟出舌柔齿刚、舌存齿亡之道理。以此柔弱生存经验,延伸到对万事万物的考察,老子得出了柔弱胜刚强的一般规律。
  关于柔节的表现,老子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1]310。在道家学说中,老子所言“三宝”被认为是世人良好品行的典型表现,并不断被后世道家完善发展,成为柔节论的源头。
  (二)道家柔节论在管理领域的应用
  形成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四经》,承继老子“三宝”之论,借助阴阳学说,提出了管理者雌雄双节的理论。《黄帝四经》讲:“宪傲骄倨,是谓雄节,  湿恭俭,是谓雌节。夫雄节者,之徒也。雌节者,兼之徒也。”[2]271雌雄节是对管理者执守道德规范的分类:强悍傲慢、幅傲不逊,称为雄节;委婉迂曲、恭谦卑下,称为雌节。从阴阳属性看,雄节属阳,表现为有、刚、强、动、骄、先、争等;雌节属阴,表现为无、柔、弱、静、谦、后、不争等。
  柔节与雌节同义,备受道家推崇。《黄帝四经》等道家著作,多次提及“柔节”“雌节”等词。在治国实践中,道家将柔节视作管理者根本的存身法则。同时,柔节也被认为是管理成败的关键。管理者只有去除逞强好胜、刚愎自用之举,抱持守弱用柔之行,主动向被管理者示柔、示弱、示后、示下,才能凭借卑弱爱人,在情感上得到下属的认同和追随。因此,道家要求管理者居阳位、守阴德、尚柔节以取胜。
  二、道家视域中管理者柔节的主要表现
  (一)虚心空己
  道家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一以贯之,即道是万物产生的终极根源。道很重要的一个特性是虚、空、无。道家认为管理者作为执道者,必须具备道的品格。既然道为空无,那么管理者也必须虚心无己。虚心着眼意识层面,强调管理者不要有个人私心、主观成见或偏见。道家无为管理的核心在于“因”而不为,即在工作过程中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实现“因”而不为的关键在于激发下属的积极性,使其能够按照事物实际情况,遵循客观规律做事。这就要求管理者不能有个人的私心杂念、成见偏见,更不能拍脑袋决策、不懂装懂瞎指挥。空己着眼物质层面,强调管理者必须严格区分公私关系,将个人物质利益拒斥在组织公有领域之外。空己的境界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