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11月下期
基层治理中“三社联动”的实践反思与路径优化/张 岩 杨 丽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 岩 杨 丽
日期:2020-12-14 16:18:31
【摘 要】“三社联动”是以社区为主场域,在政府引导下,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相互联合、相互协同的治理模式。在遵循政治逻辑与治理逻辑的前提下,“三社联动”坚持服务导向、问题导向、聚合导向,对于社区基层治理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多重角色与多重任务造成的压力超载、行政化倾向对自我治理的“挤出效应”、纵向政府整合与横向社会协同的矛盾制约着“三社联动”良性发展。为此,应坚持“三社联动”优化与政府行政改革有机结合、现有资源整合与新鲜资源注入有机结合、政治逻辑与治理逻辑有机结合,完善基层治理。
【关 键 词】基层治理;“三社联动”;政府;社会治理
【作者简介】张岩(1979— ),女,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新疆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基层社会治理;杨丽(1964— ),女,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疆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22-0050-04
一、基层治理中的“三社联动” (一)基层社区治理与“三社联动”
“三社联动”指的是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相互联合、相互协同的一种新型基层治理模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作为重要目标,“三社联动”这一本土化基层治理模式正契合了这一要求,促进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中多元主体协同局面的形成,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内部活力、创新治理形式,更好地实现基层良治。
基层治理包括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两个方面,相应地,存在着农村和社区两个场域。本研究以社区为研究对象,探究社区场域内的“三社联动”相关问题。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区治理,是适应国家权力下放、资源下沉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从党的十八大开始,“社区治理”这一概念在党和国家的纲领性文件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的重心越来越趋向于基层,社区已经成为提升国家整体治理效能的关键场域。[1]在这种背景下,“三社联动”就成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有效助力。“三社联动”本身就包含社区,社区向上承接基层政府,是连接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桥梁,通过“三社联动”能够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因此,社区是“三社联动”实践的最佳场所。
(二)“三社联动”的特征与优势
社区是推行“三社联动”的主阵地,这种场域使得“三社联动”具有相应特征。第一,基层性。在基层社区内实施,社区、社会工作者以及社会组织都属于基层自治主体,“三社联动”又是国家微观治理的重要环节,这些都使得“三社联动”具有显著的基层性。第二,地域性。中国有着数以万计的社区,这些社区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与城市,不同地域、不同城市、不同社区所面对的问题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三社联动”因地制宜,针对性地解决本地区、本社区居民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第三,复杂性。社区与农村一样,是基层治理体系的末端,但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