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5月下期
疫情报道中的“信息疫情”现象及防治对策/刘兰兰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兰兰
日期:2020-06-12 09:45:48
【摘 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仅是与病毒的正面搏斗,还需要警惕各类信息病毒的传播。在疫情信息洪流中存在防疫偏方、疫情恐慌、“污名化”、热搜体和“正能量”谣言等多种形式的“信息疫情”,其根源在于疫情恐慌心理、信息环境变革、媒体选择性报道、网络文化泛娱乐化倾向、网络舆论泛政治化倾向等原因。提高“信息疫情”免疫力,及时消除“信息病毒”危害,需要从强化政府协同治理、提高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能力、增强媒体责任意识、提升全民媒介素养等方面着力。
【关 键 词】“信息疫情”;疫情报道;信息传播;舆论生态;政府协同治理
【作者简介】刘兰兰(1987— ),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网络传播、文化传播。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带一路’与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8CXW014)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10-0116-03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疫情防控与舆情同频共振,凝聚全面战“疫”强大合力,但与此同时,各类谣言等不实或不准确的新闻报道也趁机滋生蔓延,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增加了不少困难。当前,全球疫情暴发,加大防控力度,把疫情防控措施做实做细做全不仅要持续加强“病毒疫情”防范,更要时刻谨防“信息疫情”干扰,要加强信息治理,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 一、“信息疫情”现象及其表现形式
“信息疫情”也称“信息恐慌”或“信息流行病”,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新名词Infodemic(Information+Epidemic)的中文翻译。世卫组织全球传染病防范主任Sylvie Briand博士认为,“信息疫情”是指海量的信息(有的正确,有的错误)导致人们难以发现值得信任的信息来源和可靠的指导。她呼吁,国际社会要反击“信息疫情”,因为错误信息在网上传播的速度比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速度还要快,它转移了决策者的注意力,会引起混乱,并向公众传播恐惧,使医卫人员的工作更加困难。
疫情暴发以来,网络媒体上疫情信息及相关问题的讨论铺天盖地,疫情信息实时更新、快速传播,为人们迅速了解疫情提供了方便。但与此同时,公众面临着从海量信息中寻找必要信息的迷茫和无助。《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指出,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第一次真正的社交媒体“信息疫情”。据媒体统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类媒体每天产生的海量信息都要超过中国接入互联网以来的峰值。与此同时,虚假信息、不对称信息、信息缺失、信息遗漏、信息滞后等现象频发,或因不实信息做了无效决策,或因信息过载而焦虑不安,“信息疫情”导致的“次生灾害”不仅让公众难辨真伪,影响人们的防疫行为,也干扰防疫抗疫工作,甚至妨害疫情防控阻击战大局。[1]
从整体上看,“信息疫情”具有以下几个类型:一是防疫偏方。如抽烟、喝酒、吃大蒜、晒太阳、盐水漱口、洗热水澡、服用双黄连能预防或杀灭病毒。此类信息或挑战常识、曲解科学,或假借知名专家、“权威发布”名义断章取义、夸大其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