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5月下期

协同共治语境下基层干部社会软治理能力发展研究/何柯桦 葛宏翔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何柯桦 葛宏翔 日期:2020-06-12 08:14:48
  【摘  要】基层干部社会软治理能力缺失问题凸显,表现为对基层社会文化价值的塑造引导滞后缺位、对基层社会心理干预疏导的能力不足、与多元主体沟通协调的隔离排斥、非权力形式的社会影响力隐身弱化。其原因主要是压力型体制抑制软治理能力的萌发、管控型思维制约软治理能力的发展、职能条块分割束缚软治理能力的提升、社会治理需求错位加剧软治理能力的消减。基于此,提升基层干部社会软治理能力,要重构基层干部与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沟通协调力,增强基层干部社会软治理的资源整合共享能力,增进基层干部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示范引导力,强化基层干部对民众心理的抚慰疏导力。
  【关 键 词】基层干部;软治理能力;社会治理;协同共治
  【作者简介】何柯桦(1981— ),男,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与企业管理;葛宏翔(1978— ),男,通信作者,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领导科学。

  【中图分类号】C933;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10-0033-03

 

  社会软治理能力,是指治理者在文化价值塑造、资源整合共享、社会心态心理抚慰及沟通协调等软性管理方式中的柔性力。微观层级的基层干部软治理能力作为检验国家治理绩效的重要变量,在相比硬控制的治理方式时具有特定的表现形态,因而基层干部软治理能力议题在理论研究的舞台上理应被关注。基于此,从学理上回应基层干部软治理能力困境,在实践中探究软治理能力提升策略,是新时期开展社会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基层干部社会软治理能力缺失表征
  (一)对基层社会文化价值的塑造引导滞后缺位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基层社会步入了思想全方位开放、人员全方位流动、情感异质碎片化和资源获取高度自由阶段。[1]环境污染、收入分配不均、官员贪污腐化、群众利益被侵犯等问题引发基层社会伦理价值的失序、生活道德行为的失范和规则内生约束的失效。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文化价值的塑造引导,基层干部难以在短时间内以主流文化价值观维护社会伦理秩序,以致基层社会各类矛盾叠加,阻碍社会发展。
  (二)对基层社会心理干预疏导的能力不足
  社会治理中的很多现实问题已经证实,大部分的社会突发事件缘起于微小的心理障碍在萌芽初期得不到应有的抚慰和疏导,尤其是基层干部对社会心理障碍的反应迟钝和疏导干预缓慢。一些基层干部对关乎民众切身利益之事,往往是反应慢、接触慢、解决慢,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当酿发成特大型社会群体性事件后,基层干部又显得力不从心而疲于应付,最后以高昂的成本进行化解和维护,既得不偿失,又让人心痛。
  (三)与多元主体沟通协调的隔离排斥
  一些基层干部自认为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绝对化的主角,其治理能量、社会权威、话语权限在基层社会治理起着绝对权威的作用。[2]这种绝对化的优势作用使其忽略甚至轻视其他组织及个体的治理作用,在无形之中对外界积极的信息反馈、治理模式内生出隔离性、封闭性和排斥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在面对多元主体日益复杂的利益诉求时,基层干部往往难以凭一己之力契合多样化利益需求的碎片性与系统性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