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1月下期

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 “水至清则无鱼”谬论的理性审视与解析/郑 坤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郑 坤 日期:2020-01-20 16:44:07
  【摘  要】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部分人借由“水至清则无鱼”而质疑“严”之标准的必要性,更否定“严”之效果的价值性,既无法认识到治党与治民的本质区别,更无法厘清治党之“清”与治民之“清”的目标、重心差异,这事实上就是断章取义、借题发挥、偷换概念的曲解甚至误读。全面从严治党务必“清澈见底”,这就需要从严治吏、忠诚干净,明辨公私、坚守原则,抓“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深化认知、探析实质。
  【关 键 词】全面从严治党;“水至清则无鱼”;曲解;治吏;治民;领导干部
  【作者简介】郑坤(1979— ),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C933;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02-0006-04

 

    “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是党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人从政道德的原则和底线。为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上升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其核心在于加强党的领导,而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即要“从严治吏”。但部分居心叵测者借由“水至清则无鱼”而质疑“严”之标准的必要性,更否定“严”之效果的价值性,甚至主张对干部队伍“干净”之要求适度降低,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灵活性”而提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事实果真如此吗?这就有必要深度解析这一名句的本真含义。

  一、“水至清则无鱼”的常见误解及根源所在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乃是孔子对为官之道的解读,其针对学生张询对治国、治民的疑问而首先阐明“故君子莅民,不临以高,不道以远,不责民之所不能”,否则,过于理性化和苛责化,只会引致“今临之明王之成功,而民严而不迎也;道以数年之业,则民疾,疾者辟矣”。概而言之,“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统塞耳,所以聪也。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显而易见,这一名句的提出有着特定的问题范围和实施背景,其所关注的焦点并非为官者自身的能力水平、道德品行,而是对待民众的态度以及秉持的评价标准,主张立足百姓立场而理性设定目标,以避免过于苛责的要求加剧民众痛苦,在治理民众的过程中也应怀抱仁慈和宽容之心,以得到拥护,否则,过高的要求、过严的标准只会使百姓感觉度日艰难而渐生反抗之心,反而事与愿违,加剧管控风险。这一名句被误解为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否定,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断章取义。只关注了“宽容”与“仁慈”的主张,却未对实施对象进行甄别,片面地认为为官者无论何时何地,为确保局面态势的稳定而避免激化矛盾冲突、减少下属不满,都应以宽容的态度多体谅、多理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既可维系自我的“好人缘”,又可以安稳局面,以证明个人管控能力的卓越。若是“至清”“至察”,则容易“干扰”他人行动、有损他人利益而招致抱怨、反感甚至抵制,得不偿失。
  其次,借题发挥。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