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8月下期

组织中的逆向团结现象及其防治策略/张俊杰 杨 利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俊杰 杨 利 日期:2019-08-12 16:47:10
  【摘  要】在组织中,逆向团结具有抑制组织激励效果、加剧组织内部冲突、降低组织凝聚力、减弱组织竞争力的负面作用。逆向团结产生的原因归结为追求归属与从众心理、主体压抑与表达不足、组织承诺与责任扩散、群体思维与社会惰化。防治组织中的逆向团结,须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明确清晰的权责关系、构建平等的双向交流机制、建设积极的组织文化、营造融洽的工作氛围。
  【关 键 词】组织;逆向团结;凝聚力;从众心理;激励
  【作者简介】张俊杰(1984— ),男,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学与工商管理;杨利(1983— ),女,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学与企业管理。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于QFD理论的大学生创业能力改进研究”(项目编号:2017-GX-389)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16-0078-03

 

   团结是组织内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资源。当这种资产或资源被错误的方式激发、用被迫强加的方式驱动时,就会产生恶性的不良反应。逆向团结是个体为求得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产生的一种盲从、被迫行为,具有从众性、隐蔽性和对抗性等特征,会减弱组织的整体功能,破坏组织的和谐氛围,影响团队建设进程。因此,对逆向团结进行研究,认识逆向团结的危害,剖析逆向团结的产生原因,提出防治逆向团结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逆向团结的危害
  团结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重复、集合的多次凝聚状态,凝聚状态的大小不是取决于个体的数量,而是取决于个体对组织的忠诚度和满意度等。随着个体的信任度、责任心和使命感等优秀职业品质与组织文化的高度契合,组织的团结氛围才会逐渐营造出来。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沉淀和检验的,其中难免会存在影响团结的不稳定或负面的因素。
  (一)抑制组织激励效果
  在组织中,个体认为自身的努力和能力足以获得更多奖励,但是在未能得到组织认可和承认的情况下,便容易形成小范围的逆向团结,主要表现就是个体“逃避学习”和“自然消退”。这两种态度意味着个体减弱或停止对组织的认同,采用消极和不关注的态度,个体行为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致使组织获得的结果呈现更多的不确定性,且大多是以不良的结果为主。如果逆向团结所产生的影响蔓延到组织内部,可能会扼杀个体的创造性和奉献度,严重影响激励效果。
  (二)加剧组织内部冲突
  组织是由动态的人、物和社会环境相结合的系统。组织冲突通常可分为任务型冲突、关系冲突和过程冲突。逆向团结受制于组织内的利益型群体不正确的引导,会加剧沟通障碍、强化人际偏见,极易造成内部个体的关系冲突,也会激化基于专业技术分工的任务型冲突。如果冲突水平过高,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则会呈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冲突由内部传递到外部,影响组织与外界的能量与信息交换,造成组织的控制系统失灵,更严重的会导致组织系统崩溃。
  (三)降低组织的凝聚力
  组织是建立在共同的愿景、利益之上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整体。凝聚力是内部各成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