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7月下期

中国古代公正观的多维审视、时代局限与当代价值/郝 涛 陈 坤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郝 涛 陈 坤 日期:2019-07-08 16:51:27
  【摘  要】新时代,要充分发掘和研究中国古代公正观的叙事语境、治国理政意涵、人格尊严意涵、伦理意涵、人际交往意涵,深刻认识传统文化中公正观的时代局限,即过于强调君子身上“义”的本质、过于维护“礼”的各项等级制度、过于注重“和”的价值取向、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差等尊卑”的存在。中国古代公正观的当代价值在于:有助于实现个人与群体利益关系的转化,有助于人们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有助于我国社会改善民生实践中公正思想的贯彻落实,有助于保障司法公正、最终实现社会稳定。
  【关 键 词】中国古代公正观;治国理政;伦理;人际交往;公正思想
  【作者简介】郝涛(1981— ),男,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安阳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陈坤(1961— ),女,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14-0069-03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经常用到的公正、公道、公平、正义等词语,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几千年来构建公正观的不断努力。充分发掘和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公正观的多元阐释,深刻认识传统文化中公正观的时代局限,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古代公正观的多维审视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必须结合国情实际,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公正思想的研究,准确把握传统公正观的特征,把握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诉求的内涵实质。
  (一)中国古代公正观的叙事语境
  在传统儒家思想中,“道”是公正观的哲学基础和价值根源。儒家思想所阐述的“道”,包含了天道和人道两个方面,二者相互统一,人们需要遵循和效仿天道来践行人道,所以,“道”是一切人类社会活动秩序正当性的根源。古人认为,天道无私,一视同仁。所以,儒家思想运用“推天道以明人事”的逻辑思维,通过天道的公正来演化人事的公正,强调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法律制度的制定都要遵循公平正义的天道,这是人类社会的理想与价值追求。孔子认为,公平正义的“邦有道”,是每个人都能够司其职、安其位、得其所、遂其愿的和谐社会。所以,儒家思想主张“仁”和“礼”的社会秩序,施仁政是理想的国家治理方式。人们要依“礼”而行,“礼”贯穿于社会政治、伦理生活、礼节仪式等方方面面,从而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秩序。
  (二)中国古代公正观的治国理政意涵
  公正是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元德,治理国家和社会必须公正,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传统文化强调“天下为公”的治国理政理念,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所提倡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实现了国家治理中的教育公平。后世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科举制度,为人们参与政治和国家治理创造了公平的机会和条件。在传统儒家文化中,普遍认为公正是治国理政的首要原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