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7月下期

中国古代公正观的多维审视、时代局限与当代价值/郝 涛 陈 坤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郝 涛 陈 坤 日期:2019-07-08 16:51:27
对于什么是“义”、什么是“恶”,人人都具备分辨之力,每个人之所以在践行中出现了不同,只不过是由于其生活环境的不同,抑或是内心过分关注利益等,忽视了对内在“义”的修养。所以,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将“义”认定成只有君子才具备的品质是不全面的,这与我们当前所强调的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理念背道而驰。
  (二)过于维护“礼”的各项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主张以“礼”来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因此强调依“礼”而形成的社会等级伦理秩序。在古代先贤看来,古代的君王就是正义的化身,贤明的君王推行的一定是“仁政”。为了论证君王制定的“礼”的公正性,荀子做了这样的阐述:“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在荀子看来,“先王”就是高尚道德品质的拥有者,是正义的化身。除此之外,还强调要“克己复礼”。这显然与我国始终强调的“以人为本”是背道而驰的,因为古代“礼”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各项等级制度,是压制人性发展的。
  (三)过于注重“和”的价值取向
  在我国古代所构建的伦理道德中,十分注重“和”的价值取向。《论语》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遵守“温、良、恭、俭、让”等一系列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的积极有利性不可否认,但这种忍让、谦和的为人处世态度也会压抑人性发展,使人趋于保守、封闭。在我国当前改革蓬勃向前的背景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必要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是我们在社会发展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必备品质。
  (四)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差等尊卑”的存在
  我国古代公正思想一定程度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为了实现和稳固封建君王中央集权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强调人生来有尊卑之分,社会中的人本身就存在差等。这种子从于父、臣从于君、贱民服从于贵族的等级秩序思想的存在,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公正思想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在现代社会,这种“差等尊卑”观念非常不符合人人平等的社会价值观,必须予以抛弃。
  三、中国古代公正观的当代价值
  我们必须真正做到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分析中国古代公正思想,积极大胆地汲取对我们当前社会主义公正观建设有利的因素,毫不犹豫地剔除其阻碍时代进步的消极因素,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公正思想的形成提供理论资源与现实启迪。
  (一)实现个人与群体利益关系的转化
  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除了肯定人的自然属性,更强调人的社会属性,这种从现实社会出发观察人的观点与我国古代的公正思想不谋而合。我国古代公正思想充分认识到,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最本质属性,必须将人置于一定的社会关系网中去探讨,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处理中,要尊重个人的合理利益所得并强调注重集体利益。这种思想对于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个人权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