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7月下期

政治虚无主义的中国形态及其理论批判/李东明 王自立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东明 王自立 日期:2019-07-08 16:06:30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裹挟下,政治问题上形成了一股错误社会思潮即政治虚无主义,并且在中国呈现出党外政治虚无主义、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网络政治虚无主义等不同的表现形态,其对公序良俗、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和党内政治生活均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因此,须辨识政治虚无主义的理论依附性、实践空想性、理念欺骗性、政治反动性,对其进行整体性的理论批判。

  【关 键 词】政治虚无主义;中国形态;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
  【作者简介】李东明(1985— ),男,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所长、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思潮;王自立(1995— ),男,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生活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8CKS028);教育部2017年度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项目“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研究”(项目编号:17JDSZK021)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14-0021-04

 

   政治虚无主义看不到国家、政府和政党存在的必要性,对其采取简单的贬损与否定态度,说到底是西方自由主义和自由宪政主义在中国的翻版,是阉割国家的政治思潮。由此带来的政治虚无,会对中国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基于此,厘清政治虚无主义的中国形态和现实危害,并对其开展学理批判,不仅有助于促进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而且有利于重塑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

  一、政治虚无主义的中国形态
  虚无主义意味着政治价值与政党精神的消逝,虚无政治、虚无信仰,使得民众与整个社会处于价值失范的状态。作为离政治最近的错误社会思潮,政治虚无主义对中国政治的危害最为深远、最为持久。因此,科学辨析和理论批判政治虚无主义的中国形态,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严峻课题。
  (一)党外政治虚无主义
  党外政治虚无主义是指政治虚无主义对社会民众产生的影响,是政治虚无主义中国形态的社会呈现。伴随经济全球化扩张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政治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形成了一股错误社会思潮即政治虚无主义,蛊惑了社会上大批无法从整体上洞察社会现实、历史真相和政治本质的民众。
  第一,价值观念上的政治虚无。政治虚无主义表现为“精神力量可能已经困倦、已经衰竭,以至于以往的目标和价值不适合了,再也找不到信仰了”[1]。终极关怀和最高政治价值的消失,必然导致知识体系、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失去价值理性的规范与引导,在错误社会思潮面前失去批判的力量,甚至推崇西方自由主义的“普世价值”。
  第二,改革实践上的政治虚无。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社会曾出现“泛政治化”的现象,过于强调意识形态,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之后,改革实践上出现了“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的虚无倾向。甚至有人指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毫无必要,国家只要基于“不偏不倚的立场上调节劳资关系”[2],集中力量高速生产便可。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