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7月下期

政治虚无主义的中国形态及其理论批判/李东明 王自立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东明 王自立 日期:2019-07-08 16:06:30
方式,推动了网络政治的发展,不仅滋生了网络政治虚无主义,更赋予其现代性特征。
  第一,网络政治质疑思想泛滥。互联网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民众的政治生活,为民众参政议政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也对政治稳定和政治秩序构成了严峻挑战。网络能够迅速将各种政治信息传至世界各个角落和各种人群层面,网民发布信息管理和调阅信息管理审核难度空前加大,小道消息、虚假信息、错误言论大行其道,蛊惑不明真相的网民。如果任凭负面信息肆意泛滥,而管理部门又难以掌控,就极可能对政治稳定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
  第二,网络政治歪曲思想盛行。西方社会凭借其先进网络技术和舆论优势,发布大量不实信息,对我国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机制进行贬损和攻讦,给我国政治传播带来障碍。网络政治歪曲思想对国内民众的价值观念、政治认识和政治态度产生强烈冲击,致使部分网民网络政治心理扭曲,丧失政治信仰,容易被错误的政治观点误导,甚至会传播极具政治攻击性且对社会造成危害的政治谣言,扰乱主流政治文化和动摇部分民众政治认同。
  第三,网络政治消解思想肆虐。网络时代,意识形态之争是不见血的战争,是悄无声息的政治征服。西方国家依托网络,通过生产概念、编织语言、构建理论竭尽全力推销其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道路模式,甚至披着学术研究的外衣,基于资产阶级理论和研究范式裁剪中国政治,而国内部分民众的传统政治理念日益消解,思想自由化、价值多元化倾向突出。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政治虚无主义与各种社会思潮交织激荡,冲击着民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政治认知,瓦解了民众的政治共识。
  第四,网络政治放弃思想涌现。“自反性”“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和碎片化成为互联网时代大众生活的日常体验。除网络政治传播之外,网络还成为各种娱乐活动的有效载体,充斥着体育、财经、军事、科技和广告等各种信息。部分网民被网络海量信息淹没,应接不暇,于是更多关注自己的感官享受,缺乏政治参与热情,网络政治参与感淡漠,对网络政治信息和政治事件充耳不闻,对国家和党的重大政治活动漠不关心,从而产生了政治放弃思想。
  二、政治虚无主义的实质释义
  政治虚无主义在中国无论呈现何种形态,其反对社会主义政治的实质都不会改变,哲学基础是唯心史观,经济基础是私有制,同时也是中西方意识形态较量在政治问题上的反映。目前,学术界对政治虚无主义实质的认知相对缺乏,对其政治危害也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有必要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政治虚无主义的实质。
  (一)政治虚无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作为我们看待事物和解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导我们研究中国政治问题既要结合中国政治现实、“以中国为中心”,又要辩证客观,不能以偏概全。否则,就很难对中国的政治现实和政治问题做出精准分析。通过探讨政治虚无主义的中国形态不难发现,政治虚无主义的哲学基础并非唯物史观,而是唯心史观。政治虚无主义违背了从中国政治现实出发研究政治问题的根本原则,违背全面、客观、辩证研究政治问题的基本方法,否认和反对考察政治问题的阶级分析方法。政治虚无主义持着虚假、片面、表象、歪曲等的立场或方法来探讨中国政治问题,误读和夸大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