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3月中期

社会转型期“无为而治”的新内涵及实现路径/樊 鹏 王 欣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樊 鹏 王 欣 日期:2018-04-03 17:01:18
  【摘  要】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处在巨大的变革转型时期,“无为而治”管理理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主要表现为态度上的“无绝对”性、行为上的“无具体”性、思维上的“无套路”化和语言上的“无定论”化。在瞬息万变的当下,要实现“无为而治”,需要理性把握对机遇之争、对规律之随,科学把握“为”与“不为的度,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性思维鼓励下属创新,避免一成不变状态下的“病态”平稳和人的惰性心理。
  【关 键 词】转型期;“无为而治”;管理科学;领导哲学;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樊鹏(1984— ),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管理哲学、领导哲学;王欣(1992— ),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08-0060-03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构建现代科学管理的需要,世界上许多管理学者都在“寻找东方”中把目光由西方管理方式转向了中国道家的“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间,“无为而治”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与政治管理中。[1]领导者作为组织的发展方向与具体规划的主要掌控者,肩负着重要责任,但并不意味着要在行为过程中展示“全能型”管理,恰恰相反,必要的“无为”才能使得下属在管理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看似完善与周到的“全能型”领导,并不适用于社会继续深度转型的当下。“无为而治”的态度更加符合管理对规律、创新的要求,深度理解这一管理理念的本质并结合时代特征对其内涵进行扩展,在当前世界经济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是一种有利于应付激荡的社会巨变的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思想。
  一、基于规律与制度的“无为而治”的本质所在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谈及“天屈西北曰无”,显而易见,“无”所对应的并非字面的“没有”之含义,而是“天”与“道”。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提出“卜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同样“名天地之始”。[2]更确切地说,古人虽形式上将“无”作为“有”的对应面,但在含义上则是作为“暗物质”“暗能量”而与“有”所代表的有形之物相对应,而非“没有”与“拥有”的对立,且这一“暗物质”“暗能量”决定着万事万物的产生与变化规律,事实上正是当下所强调的“规律”。那么,“无为而治”所主张的自然不是无所作为、无所思考的消极适应,更非否定科学道理与变化态势的一成不变,而是循道遵理基础上的科学理性引导。具体而言,其主要蕴含两层意思。
  其一,重在强调对“道”的尊重,即在治理事务、管理人才的过程中对自然界所必然存在的基本规律的尊重。领导者重视组织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希望通过对组织整体的高效引导和努力奋斗而实现最终规划目标,但无论是最初目标的设定还是奋斗中精力的付出,都存在必须遵守的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对社会环境运行规则的配合,无视规律、规则和制度必将导致管理行为的无序与独断。“无为而治”思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