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1月中期

政府公共决策中民意吸纳的优化路径/李书巧 李 寒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书巧 李 寒 日期:2018-02-06 09:18:33
政府公共决策中民意吸纳的优化路径
——基于长尾理论的视角
 
  【摘  要】公共决策的质量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而政府对民意吸纳的效果决定了公共决策的质量。目前,公共决策中民意表达不充分、民意高度分散以及有效民意的可识别性低等困境,导致政府在民意吸纳方面存在突出短板。在长尾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定位智囊团意见和民意,充分开发民意,高效聚合民意,以及便捷地甄选有效民意,这有助于补齐政府在民意吸纳方面的短板。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对民意“长尾”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开发的路径,可以为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民意吸纳提供优化思路。
  【关 键 词】长尾理论;公共决策;民意吸纳
  【作者简介】李书巧(1978— ),女,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分析;李寒(1992— ),女,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02-0016-04
 
  公共决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影响范围较大,可以延伸到整个社会。尤其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高质量的公共决策更是具有关键作用。民意是公共决策的最高依据,群众路线是公共决策的最高原则,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公共决策的最高标准。[1]目前,在公共决策中,政府对民意的吸纳存在多重困境,造成民意吸纳阻滞的现象。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民意的充分表达成为可能,民众可以通过多种网络渠道表达民意,政府也可通过网络平台对民意进行聚合并吸纳有效民意。政府公共决策中的民意征集就是政府公共决策领域的“长尾现象”,所以,基于互联网而兴起并适用于多领域发展的长尾理论,同样适用于政府公共决策中意见的征集。
  一、政府公共决策中民意吸纳的困境分析
  民意吸纳指的是各级公共决策部门通过制度化以及非制度化的方式和渠道,倾听民众意愿、了解民众需求、明确民众利益并以此作为公共决策依据的过程。公共决策要实现民主化,就要保证决策主体在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充分保证广大公民的参与权,使大多数人能够充分表达对各种决策选择方案的意见和建议。但在当前,民意否决公共决策并最终促使政府放弃原有决策的事件一再发生,暴露出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民意吸纳方面存在突出短板。
  (一)民意表达不充分
  在公共决策中,民意表达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民众对公共决策不知情,无法表达意愿。第二,民众知晓公共决策却不愿意发表意见。第三,民众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但没有通过一定渠道传达给公共决策部门。第四,政府在搜集民意的过程中存在偏差性。民意表达不充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决策中面临着民意表达渠道不畅、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困境。[2]其次,政府公共决策部门的利益倾向偏差、政府不作为、公职人员能力欠缺等问题限制了民意的充分表达。再次,政治冷漠现象抑制了民众表达的意愿。公共决策不能充分吸纳民意,可能会造成民众的误解以及不配合,形成民意认同的困境。
  (二)民意高度分散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