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4年第6期
“过滤气泡”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逻辑机理及应对策略/孔晶晶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孔晶晶
日期:2024-12-26 09:38:04
主导地位产生一定威胁。
其次,导致受众认知失衡。不良社会思潮往往披着娱乐化的外衣,以巧妙的方式在娱乐话语之中隐匿传播。当不良社会思潮的传播与个体的情感需求相吻合时,个体的真实需求逐渐被遮蔽,沉溺于不良社会思潮的碎片化信息所精心炮制的“舒适圈层”中,在“自觉自愿”中接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享受其带来的暂时性快乐,引发认知失衡问题,逐渐丧失甄别信息整体性和真实性的能力。资本主义的文化“符号”贴着价值中立的“标签”,以社会思潮的形式嵌入受众的生活,无形中使丧失理性判断能力的受众服从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
再次,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解释力。“过滤气泡”为受众构建复杂的舆论环境,用户在无感知中被流量洪流卷入充斥着虚假观点和错误观点的“气泡”,“无价值”信息不断蚕食受众的理性认知,理性与情感的边界模糊,受众以固有的观点认同自己、强化自己。久而久之,受众认知失衡,理性思维能力被侵蚀,辨别错误社会思潮侵蚀的能力逐渐减弱,防范不良社会思潮的防线逐步崩塌,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解释力。
(三)生成圈群传播风险,导致受众群体极化,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主导力
在“过滤气泡”现象的影响之下,“人更容易找到同好,找到那些分布遥远但具有相同意识形态的边缘社团”[7]。网络用户基于共同兴趣、共同情感、趋同的价值观念以及相似的信息需求,逐渐形成了具有聚合群体和传递信息功能的网络栖居新模式——网络圈群。圈群内的成员长期处于同质信息激荡的环境中,更容易因信息的闭合式循环使价值认同从浅表走向极端,在价值观念上形成“确认偏差”。
首先,生成圈群传播风险。网络圈群的形成为非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借圈传播的机会,非主流意识形态在圈群中争夺了生发空间和话语表达权力。当圈群内出现与主流意识形态背道而驰的网络舆论,在圈群的互动反馈循环中呈现出“裂变式”的传播和发酵时,加之群体性心理的助推,原本影响力微弱的舆论事件在非理性的群体情感表达中被无限放大,成为圈群内成员情绪的引爆点,群体内的情感认同和极化行为进一步被强化,部分非主流意识形态借机增强自身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由此,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权威性被逐步解构,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反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圈群中的影响力的势差减小。
其次,导致受众群体极化。群体极化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受信息过载、信息筛选、信息反馈等因素的影响,不同观点、立场、利益的受众群体之间出现分化、对立、区隔等现象,导致受众群体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加剧,而同一受众群体内部的一致性和团结性增强。网络圈群在形成过程中受自组织属性的影响而具备私密性和排他性的鲜明特征。私密性特征容易造成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借助圈群成员感性具象的互动交流加剧渗透,挤压和占领本该属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空间。排他性特征导致具有宏大叙事特征的主流意识形态难以“破圈”并“进圈”,高同质化的“强关系圈”促使内部成员的聚合力愈发强大,难以与圈群之外的人员形成价值共识,圈群之间的群体极化愈加严重,主流意识形态陷入圈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