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4年第6期
“过滤气泡”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逻辑机理及应对策略/孔晶晶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孔晶晶
日期:2024-12-26 09:38:04
精准的反馈结果。这虽然更加符合用户的信息需求,但也成为“过滤气泡”现象生成的重要诱因。信息推送的精准化过程引发学界的思考:“技术提供的自由和控制权,恰恰是通过剥夺我们的自由和控制权得来的。”[2]14
(三)受众行为的驱动
“过滤气泡”的形成不仅受资本逻辑、技术发展的影响,还受用户行为导向的驱动。受众行为使得用户更容易接受和信任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从而陷入自我确认和群体极化的心理状态。在新媒体技术广泛普及之前,传统媒体掌握着信息的筛选权和发布权,通常会依据自身特色和优势推送相关信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的“选择性接触假说”认为,人们在接收媒体发布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考虑进行全盘接收,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据个人偏好,倾向于选择接收与自己价值立场或思想观念更为一致的信息,对于与个人观点背道而驰的“异质化”信息则会刻意回避或全盘否定。[4]“注意力经济”时代,用户的这一特质更是被新兴媒体充分利用,各大网络平台为争取用户的支持,遵循“短暂的情感刺激—焦点聚焦—情感连带”的“吸睛原则”,利用夸张醒目的标题或低俗直观的内容博得用户关注。处于浅层感官刺激的受众难以进行清醒而理智的思考,在感性的状态下无法识别出信息中潜在的意识形态主张。“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5],用户以非理性情感获取信息,信息选择权在无形中被改变,个体的认知习惯在无形中被规划。实质上,用户针对信息的“二次筛选”权力被悄然解构,选择信息的自主决定权已让渡给技术。智能算法推荐技术为迎合受众的需求,记录受众在网络中的基本信息,跟踪受众在网络中留下的阅读、评论等一系列互动行动轨迹,从侧面挖掘和掌握受众潜在的需求和偏好,筛选和过滤可能引起受众反感的资讯,推送能够引起其认同和共鸣的高度同质化内容,导致受众陷入“选择性推送”的信息中而难以抽身。在此过程中,表面上看是算法推荐技术起主导作用,实际上是受众意志和行为导向在起作用。
二、“过滤气泡”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逻辑机理
技术的进步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契机,但“过滤气泡”催生的“信息茧房”困境、社会思潮激荡以及圈群传播风险,导致受众观念窄化、受众认知失衡、受众群体极化等一系列负效应,正日益弱化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认同力、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解释力、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主导力,“过滤气泡”无形中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挑战。
(一)加剧“信息茧房”困境,导致受众观念窄化,弱化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认同力
毋庸置疑,在信息井喷式泛滥的时代,“过滤气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分发的效率,优化了信息资源的配置范式。但也正是其过度精准“投喂”,导致具有价值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被提前过滤,阻隔于“气泡”之外,主流意识形态与受众之间形成传播壁垒,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因此被“窄化”,“信息茧房”困境进一步深化。封闭的信息环境更容易固化和窄化受众的价值观念,久而久之,可能诱发受众对主流意识形态认识性不足的风险,进而弱化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认同力。正如伊莱?帕里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