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2月下期

乡村振兴视域下城乡融合协同治理研究/唐 琼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唐 琼 日期:2022-01-26 10:01:56
模经营健康稳步发展。
  2.农业生产结构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农业体系转变。农业产业的壮大能保障粮食安全,优化农产品布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形成有特色的品牌农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带。因此,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合理布局农业产品,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挥农业合作社的桥梁作用,无缝连接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实现产销一体化,逐步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转变。
  3.农业生产条件由靠天吃饭向利用科技信息转变。现代农业生产条件已有明显的改善,随着农业科技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强有力的保障。未来应实施城乡科技信息化基础设施全覆盖,加大对偏远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使现代农业更好地向“智能农业”转变。
  (三)推进配套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1.以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改革不是在短期内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而是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乡居民因身份不同而带来的不平等待遇问题。建议政府设计相关制度,为有能力在城镇生活的农村常住人口办理城镇常住户口。目前这一群体有2亿多人,如果能合理解决他们的户口迁徙问题,就能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以土地制度改革适应城镇化发展要求。土地是农民维持生计的基本保障,也是农业人口转化为市民的最大成本,土地制度改革必须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转化为市民的愿望。要建立市场化的土地制度,让农民也能拥有可以抵押和交易的资产;规范公用土地征用程序,真正按土地的市场价格对被征用土地的农民进行补偿,提高土地征用补偿的金额标准;坚持在农民自愿进城的原则下,鼓励一部分农民工转化为市民,使其自愿对闲置土地进行交易转让,提高土地整体利用率,推进农村土地高效、规范、集约利用。
  3.以财税制度改革提供投资资金保障。城乡融合发展需要资金保障,财税制度具有引导和调控作用。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公共服务供给,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中央和地方应按照事权划分承担相应的财政支出责任。根据经济学规律,即使在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城镇化发展也需要以政府的大额资金投入为基础,政府的收入主要是税收,取之于民,应用之于民。建议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征税力度,降低贫困地区的税收标准,制定阶梯收税制度,让财税制度的实施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城乡融合稳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陈晓春,肖雪.共建共治共享:中国城乡社区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创新路径[J].湖湘论坛,2018,31(6):41-49.
  [3]田真平,谢印成.创新驱动下我国农村产业融合演进机理研究[J].长白学刊,2020(3):104-111.
  [4]赵金科,李娜.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逻辑与践行路径:基于生态安全视角的思考[J].长白学刊,2020(5):117-124.
 
  责任编辑 姜佩亚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