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12月下期
公共利益悖论与公共利益实现的可及性提升研究/王 晶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 晶
日期:2022-01-26 09:11:58
大公共服务的资源规模。在此基础上,以民众需求为中心,利用信息共享、资源协调、负载平衡和业务协同等智慧化手段,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增进区域间合作,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三)在可及性落实上精细化
破解公共利益悖论的根本在于打破公共利益与成本支付的“集中—分散”情境,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提升政府服务大众的水平与能力,提升服务的精准化并平衡整体性利益结构。这就需要完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的精细化路径,即提高基层政府部门的执行力,解决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方面,要确保政策设计“顶天立地”,既要有标准化、规范化的标准体系,对公共服务效能进行测度,又要在政策执行空间上留有弹性,确保基层政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迅捷、务实、严谨、科学地回应民众的服务诉求。另一方面,要强化部门间的跨领域合作,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增进协调和信任,通过开放式的交流平台和社会网格,多层面获取民众的服务诉求,尤其是特殊群体对于公共服务的特殊需求,构建精细、敏捷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这就要求,首先,以政府为主体,以信息化手段为工具,以丰富公共服务内容为基本目标,建立多元主体间的协调机制。政府可通过委托经营、购买、税收优惠等手段吸引企业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丰富公共产品的数量与类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区域间的公共服务差距。其次,拓展民众建言平台,推动民众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可以民众诉求的全面征集为前提,锚定民众获得感、满意度,构建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与民众反馈评价机制,将民众诉求、偏好的变化作为政策调适的首要参考,在民众需求反馈与公共服务体系自我调整的双向互动中,保障有限资源的精准供给。再次,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工具,深度挖掘民众的一般性需求和特殊需求、现有需求和潜在需求、固定需求和动态需求,真实、实时、动态地获悉民众的服务诉求,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数据模型精准预测公共产品的投放时间、规模与形式,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变传统的割裂式、粗放式服务为主动推送式、精准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孔繁斌,孟薇.公共利益实现的“情境-行动”逻辑:基于成本-利益分布结构理论的阐释[J].中国行政管理,2020(7):95-103.
[2]金世斌.公共权力运行中的公共利益悖论及其消解[J].上海城市管理,2014(5):16-21.
责任编辑 介明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