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12月下期
重大危机中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作用机制与改进措施/孙大伟 金 飒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孙大伟 金 飒
日期:2022-01-26 09:05:52
,主要表现为:突发事件发生之前监督缺席或迟滞,监督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手段和方式比较传统落后。[4]所谓监督不到位,主要在于监督总是在重大危机事件发生之后才进场,监督的作用被局限于事后问责上;所谓工作不精准,主要在于监督主体之于监督对象显得比较外行,在重大危机事件当中难以深入发现问题,找不准监督的着力点;所谓监督手段不先进,主要在于监督主体在重大危机事件当中的监督与日常监督的手段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主要依靠人力方式进行现场监督、谈话函询等。可见,当前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防范和化解重大危机时暴露出的问题,涉及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以解决。
(二)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问题成因
要正确认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防范和化解重大危机事件当中暴露出的问题,必须认真、全面、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在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把重大危机事件当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加快补起来。需要注意的是,分析原因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和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曾鲜明地指出,中国反腐败斗争没有什么权力斗争,没有什么“纸牌屋”。这是我们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的最大底气,也是我们建立健全、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前提。在实践中,导致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防范和化解重大危机事件时出现监督不到位、工作不精准、手段不先进等问题的原因是多层次的。归纳来讲,既有体制机制层面的原因,也有干部队伍能力层面的原因,还有具体操作层面的原因。一是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原因。监督就是要形成威慑力,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为此,就需要在体制、机制、制度的顶层设计层面做到监督全覆盖、无死角。但是,如果监督工作只是机械地搞形式主义意义上的严、细、全,而不注重根据日常工作、阶段性工作、“急难险重”任务以及重大危机事件的不同特点、不同要求不断调整监督的内容和形式,就会导致监督的效果和初衷南辕北辙,最终出现监督不到位、不精准的问题。二是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原因。当前,监督工作已逐步迈上制度化、法治化、智能化轨道,对于从事监督工作的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法治、思想、文化、业务等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监督则难以到位。比如,对于重大安全事故的监督,如果不懂事故涉及的工程设计就很难把好施工质量关,不懂工程预结算就很难把好工程经费关,不懂财务则很难把好资金管理关,从而出现监督浮于表面、力度不够、说服力不强等状况。三是具体操作层面的原因。监督部门主动获得问题线索的手段不多,也不够先进,特别是很难在重大安全隐患排查、突发事件预警管控等方面提前介入。比如,在重大危机事件当中,如果监督主体能够早进场,及时了解情况,采取先进手段,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推动有关部门强化自我监督、主动接受外部监督,这对于解决重大危机引发的问题、避免产生重大决策失误是具有建设性意义的。
四、以重大危机事件为契机,改革创新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监督工作的重要论述转化成科学制度和治理实践的过程。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改革创新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补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