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12月下期
建构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的理论维度、原则要求及指标体系/肖 红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肖 红
日期:2022-01-26 09:04:08
,了解各要素在逻辑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借以对付其环境的大量机制,运用这些机制,它可以调节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内部结构”[2],进一步构建政治主系统和子系统良性、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生态系统。所以,基于生态系统统筹考察生态机体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研究视角,作为政治生态主体的人,并不是孤立、被动地应对所处的生态环境,而是能动地适应、影响甚至改变所处的政治生态体系。这种能动性不仅表现为正向的引导和改变,有时也表现为负向的诱导和破坏。故而,通过系统构建党内政治生态评价体系,在党内政治生态主系统和子系统间构建起科学有效的政治结构考评机制、政治文化考评机制、用人标准考评机制和政治清正廉洁考评机制,对形成良性互动的党内政治生态体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构筑党内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的协调有序机制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基于20世纪中期人们对人口数量激增、城市范围扩大所带来的自然环境恶化的反思,并在内涵和外延上不断延展而形成的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一般来说,可持续发展理论坚持公平、持续和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作为一个融合性和交叉性学科,可持续发展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研究。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政治领域的不断拓展,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在政治生活领域,一旦不注重政治系统的协调有序和可持续性发展,就可能发生政治生态危机。所以,政治系统如何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世界环境中持续发展下去,是执政者和理论研究者必须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所谓政治系统的生存过程,即政治系统持续不可或缺的功能,是与它试图由以自我维持的典型反应模式相联系着的”[3],对这些过程和反应的本质及条件的分析是政治生态评价体系构建所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所以,在构建党内政治生态评价体系时,必须坚持开放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根据政治价值追求和政治行为实践制定评价指标,保证政治主体在既有政治生态环境下不断调节和改变自己的行为,重塑新的目标,发挥正向作用并引导党内政治生态的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
(三)基于行政绩效评估理论实现党内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的公平精准性
行政绩效评估起源于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目前广泛应用于现代公共行政学中。它是指“根据管理的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判断,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4],是行政学研究中普遍应用的基本框架。在评价指标与模型的构建上,从20世纪80年初期英国雷纳提出的“3E”(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经济、效率、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逐渐发展为美国福林于1997年所概括的“4E”评价法,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加上“Equity”(公平)原则。因此,在系统构建党内政治生态评价体系中,可以充分利用“4E”评价指标与模型,约束政治权力的滥用,提升政治行为的有效性。在评价指标上,对生态主体“人”的价值取向及政治行为方式进行量化,对权力主体的权力行使边界进行科学限定,对党内成员的政治组织生活参与度的提升予以激励。在评价方法层面,使用诸如序列比较法、配对比较法等相对评价方法,关键绩效法、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