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9月下期
政策执行跨部门协同困境及其破解策略/胡金东 焦 刚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胡金东 焦 刚
日期:2021-10-19 11:17:46
制度和政策失效会造成社会对政府的质疑,会严重影响政府和公众之间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损害政府权威和政府形象。二是损害群众性支持力量,影响国家长治久安。部门政策协同力下降直接影响公众的满意度、政治互信、政治认同等政治基础,这需要耗费政府部门极大精力去重新构建,进而导致政府治理成本的上升。
三、防避部门政策执行分化的路径
(一)建立精准化的政策执行分级系统
精准化的政策执行分级评定系统,可以实现部门执行权力与政策执行等级之间的匹配。当前,地方各部门在政策执行时合作少、随意性强,精准化的政策执行评定系统可以及时反馈各部门政策执行的进度,从而避免政策执行过程中各部门步调不一致。一是建立科学的评估系统,对政策执行的不同等级进行确定,针对不同程度的政策执行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和资金作出详细的安排,避免人员和机构混乱。二是根据不同等级程度的政策执行进行评定,从而合理配备各部门的权力与管理职能。各部门的人员和机构设置、权力行使应与政策执行的等级相匹配,执行权力与人员机构要随政策执行等级而进行调整,不得随意阻碍部门之间交流合作,降低政策执行的效率。
(二)平衡部门政策执行能力
为保证政策执行的效率,必须保证执行主体与政策环境更好地匹配。各部门是政策执行的主体,对于执行资源有限、执行能力薄弱的部门,不能视而不见,应当加强部门执行能力建设。一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部门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从而保证政策执行的科学性。二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注重部门间资源调配,将资源相对倾斜于执行能力薄弱的部门,平衡部门间执行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政策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压力。同时,做好对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执行能力,营造合作共赢的工作氛围,从而为政策执行打好基础。
(三)动态调整制度激励机制
制度激励是提升部门政策执行力的动力。当部门之间存在明显分化时,各部门面对的政策目标群体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常规性的激励制度很难保证各部门能够按照政策目标的大方向展开协同执行。因此,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要动态调整激励机制。一是改进部门考核手段,采取差异化的考核方式,不能绝对地采用定量化指标对部门目标任务完成度进行评定。比如,在地方涉及经济领域的部门可以采用经济指标量化方式进行评定,但对于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服务型部门,则采用类似公众满意度的方式进行评定。二是建立容错机制,将执行责任层层压实,但容许执行部门适当犯错。对政策执行失败产生的原因要客观分析,不能盲目进行问责和问责泛化,要明白问责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调整政策以适应部门情况。
参考文献:
[1]王福生.政策学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167.
[2]谭英俊,黄山楠.公共治理热点: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26(6):17-23.
责任编辑 张小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