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9月下期

道德允诺效应下员工优劣角色转换分析/谢昀昀 张 慧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谢昀昀 张 慧 日期:2021-10-19 10:51:59
”,此时员工的道德感知水平会高于道德平衡点,这时道德允诺就产生了,非道德行为的出现就是员工再次实现道德平衡的过程。即便员工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道德的,但提前存留的道德信誉“资本”削减了这种压力感,降低了员工对非道德行为的排斥。按照道德“证书”模型分析,员工生活中的种种善举会使得自身以及同事向自己颁发“证书”,员工心理上就会认为自己是道德模范,自身行为都是道德的、不会做坏事,这种情况下即使员工出现了偏差行为,其也会认为这是符合道德的。
  三、员工优劣角色转换后的消极后果
  由好员工向坏员工的角色转换,势必会产生相应不良影响,危害组织利益,为组织管理带来挑战。总体来说,员工优劣角色转换意味着组织公民行为、关爱行为转变成偏差行为、越轨行为等。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将这些非道德行为划分为不同类型。关于员工非道德行为的划分标准,本研究在道德允诺效应的基础上引入道德边界和公私边界两个因素。道德边界就是该行为是否属于道德行为或非道德行为的标准。有些行为具有清晰界定,比如,保护水源就是道德行为,盗窃就是非道德行为;但有些行为则是难以判断的,比如,单位招聘时会优先录取本地户籍员工,这对于外地人来说是一种歧视,是非道德的,但对于本地人来说则是道德的。
  公私边界是非道德行为的产生空间、对象以及影响范围,被所有人认知的行为就是公开行为,自己或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的行为则属于隐蔽行为。按照这种标准,将员工优劣角色转换后的消极后果划分为明确的公开偏差行为、明确的隐蔽偏差行为、模糊的公开偏差行为、模糊的隐蔽偏差行为四种类型。一是明确的公开偏差行为。这种非道德行为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明显边界,并且会在公开场合中被众人所认知。常见的行为包括职场排斥、讽刺同事、人身攻击等,这种偏差行为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甚至会对组织氛围产生不良影响,造成组织内人际关系紧张。二是明确的隐蔽偏差行为。这种行为同样与道德行为具有明显边界,属于典型的非道德行为,但其发生场所比较私密,是一种隐蔽行为。这类行为包括贪污、受贿等,虽然其属于隐蔽行为,但影响是最为严重的,会对组织利益造成很大破坏。三是模糊的公开偏差行为。这种行为具有很强的模糊性,不同视角、不同观点可能会对其道德与否产生矛盾认知,并且其往往是发生在公开场所的,组织成员对此有目共睹。这类行为最为典型的就是人际冲突,A员工与B同事关系较差并经常出现竞争与矛盾,在与这名B同事关系较好的人看来这名A员工的行为就是非道德的,但在与这名B同事关系较差的人看来这名A员工的行为就是道德的。四是模糊的隐蔽偏差行为。这种行为具有道德边界模糊性,且往往发生在非公开场所,比如性别歧视,有些员工认为女性员工工作能力不强,不具备胜任力。这种行为虽然影响范围较小,但其对于特定对象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性别歧视会给部分女性员工造成心理压力和心理伤害。
  综上所述,员工优劣角色转换会产生各种类型的偏差行为,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治理,则会引发一系列更为严重的问题,比如人际关系恶化、贪污腐败盛行、组织运行混乱等。为此,急需切断员工优劣角色之间的转换,保持好员工形象与行为的前后一致性。
  四、员工优劣角色转换规避策略分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