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9月下期
新乡贤一定会受欢迎吗——乡村治理中新乡贤参与的困境破解与路径优化/郝晓雅 陈胜开 张 茜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郝晓雅 陈胜开 张 茜
日期:2021-10-19 10:38:52
村社会建立了良性互动的委托代理关系。合作型互动可以说是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理想形态,它既能够给予新乡贤充分展示自身能力与才华的空间,又能够真正促进乡村社会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因此,合作型互动是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应重点打造的优良模式。
3.观察型
观察型是介于排斥型与合作型之间的一种互动模式,它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较高的利益不对称和较低的信息不对称,二是较高的信息不对称和较低的利益不对称。观察型互动所描述的状态是,乡村居民对新乡贤存在着部分认同与部分不认同的矛盾状态。乡村居民对新乡贤的认知处于“政府派来的能人、是来帮助农村的”等状态,至于其具体能力、品德则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有些村民或许希望新乡贤积极发挥作用,但熟人社会中随大溜、顾面子的习惯也使其停留在观察阶段,并不会主动寻求帮助或者主动接纳。观察型互动虽然给新乡贤的参与提供了机会与空间,但也展现出乡村居民对乡村治理的冷漠与消极态度。观察型互动还存在着一种左右摇摆的现象:如果新乡贤表现突出,对乡村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那观察型就有可能转变为合作型;如果新乡贤表现不那么让人满意,并未展现出积极作用与突出能力,那观察型很可能就会退变为排斥型。
四、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破除与路径优化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一帆风顺,现实中新乡贤面临着各种问题与困境。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以排斥型互动、观察型互动转换为重点方向,以合作型互动为调适核心目标,促进新乡贤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新乡贤:新乡贤的本地化融入与“局内人”身份获取
不管乡村居民对新乡贤是排斥还是观察,都是心理风险感知的一种外显,而这种风险感知在很大层面上源于新乡贤的“局外人”身份,这种情况下进行身份转换也就成为消除乡村社会对新乡贤的风险感知,降低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利益不对称的最直接手段。因此,新乡贤要积极融入乡村社会中,应增强乡村居民对其身份的认同。这要求新乡贤主动作为,认识到自身职责是振兴乡村,要主动加强与乡村居民的沟通与交流,建立与乡村居民亲密的情感关系。在此基础上,获取乡村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信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向乡村居民展现自身的诚意、能力与品德等,提升乡村社会对自身的认同度。新乡贤不要把自己视为“局外人”,而要真正怀着一颗建设家乡的诚挚之心,真正将家乡发展作为行动指南,把自身所掌握的资源、财富投入家乡建设中,这是获得乡村居民认可的根本途径。
(二)政府: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机制完善与改进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机制与举措,因此,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政府应发挥重要的导向与规范作用[3],保障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有序性。政府要从乡村治理的系统性视角出发对新乡贤参与设计一整套运行逻辑。比如,建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监督与问责机制。虽然新乡贤并不是政府官员、行政人员,但其行为直接关系乡村社会资源利用与村民利益,因此,很有必要对新乡贤行为进行规约,避免其在参与过程中谋取私利,同时加强对其投机行为的惩罚。政府还要加强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试错与容错机制建设。新乡贤与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