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8月下期

公共突发事件视域下的社会治理困境与化解路径/王馨玥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馨玥 日期:2021-09-27 16:19:35
理模式过度依靠政府的统一管理。这种单一的社会治理模式不足以支撑公共突发事件所产生的一系列迭代影响,也不能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巨大冲击。破解单一治理模式的弊端,要逐渐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
  构建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基层民众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元社会治理体系,是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然之举。公共突发事件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时间紧迫性,需要在较快时间内做出相应的部署,一方面,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更高效地进行行政管理;另一方面,要广泛激发其他主体的活力,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街道和社区等基层组织积极凝聚多种社会力量为民众提供社会服务,是连接群众与党和政府的重要桥梁。因此,未来仍需要不断提升其治理效能,激发其治理能量。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主体,是公共突发事件的终端影响者,但也是顶端受益者。多元治理主体协调并进、齐心共治,在党的领导下聚合成巨大的治理动能,许多分散的力量合并为一个整体力量,可以产生一种新力量,为社会治理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从“隐蔽”到“公开”,促进信息公开透明
  公开透明的信息是公共突发事件下进行社会治理的“定心丸”[2],确保社会民众第一时间获取权威信息是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的必要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从许多途径获取信息,如果缺乏一定的信息甄别能力,就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波动,出现恐慌性、多变性等风险特征。社会不良情绪是影响社会治理的重要因素,给基层社会治理增加了许多难度。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扩散性,能影响到生活的众多方面,因此,迅速对突发事件进行控制和管理,不断推动信息的公开透明,是消除公共突发事件不良影响的重要途径。新媒体时代,要高度重视信息传播的双重影响,提高信息的公开透明度,确保信息的权威性与可信性,为民众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加强舆论监督,完善主流媒体的权威信息发布机制和及时辟谣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确保所发布的信息准确可靠;加强社会舆情监控,把握实时的社会舆情动态,遏制谣言等不良信息的传播。相关部门在做到信息公开的同时,还应该拓宽和疏通民众的诉求渠道,新闻媒体也应该及时反映民众所需、所求、所盼,化解公共突发事件引发的各种矛盾,以公开的信息增强民众面对突发事件的信心。
  (三)从“自发”到“自觉”,建立韧性社会治理共同体
  自发与自觉是个体对自身行为活动觉悟程度的反映,自发阶段的活动主体行为是无目标、无计划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于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也缺乏预见性。从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活动主体逐渐开始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意义,并且开始制订行为计划、确定活动目的,根据活动目的制订不同阶段的活动方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共同体强调人人参与,激发社会成员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同时,社会发展的成果由社会成员共享。在面对公共突发事件时,韧性社会共同体具有一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能够缓解突发事件对社会成员产生的冲击。同时,韧性社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