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6月下期

突发事件舆情引导:基于心理活动建设与管理的视角/郝雅立 温志强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郝雅立 温志强 日期:2021-07-28 16:54:09
带着自己的认知和判断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这些认知和判断也会酝酿出与之匹配的情绪,长此以往,会形成相对固化的情感和态度,并左右着人的决策行为。突发事件爆发后,大量的社会声音开始涌现,情绪的出现可能是基于对此突发事件的认识和判断而酝酿或产生的短时情绪反应,也可能是对在以往的常态化社会生活中沉淀已久的积累情绪的唤醒。鉴于事件突发,在多信息源影响下的人们多持有观望态度,这个时间段的情绪处于一种弥散状态,不会集中于某个点,情绪反应也是多种交织、散乱分布并相互作用的,舆情走向也相对模糊。历经一段时间后,人们的事实认知不断明确,价值判断得以固化,情绪属性也相继确定、不断强化,此阶段突发事件引发的舆情反应是在高强度的情绪能量裹挟下出现的,并进一步推动情绪在个体间扩散传播,最终形成情绪的群体集合。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互燃”推动舆情走向极化发展,引发人们的心理震荡,导致突发事件走向升级期。下一步,在有力的突发事件应对举措和妥当的社会舆情引导方式等管理行为干预下,事件发展逐步走向平息的发展趋势,同时,与之伴随的社会舆情进入回落期,与之相关的社会情绪也进入缓和趋稳阶段。
  (二)四个阶段情绪引导的三种方式
  1.以情绪释放缓解情绪
  冲突管理理论学者齐美尔的安全阀理论启示我们,对社会情绪的管理首先应靠疏而不是堵,要给情绪能量一个释放的出口。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如此普及的今天,人们借助网络释放情绪的门槛变低、成本减少、渠道增多;随着社会管理制度的进步和优化,人们释放情绪、表达不满的路径和方式也日益丰富;社会文化的成长和繁荣可以让人们在情绪寄托与表达中有所选择。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情绪的过度积累和舆论的紧张极化。
  在突发事件舆情管理中,以情绪释放缓解情绪的舆情引导策略多使用于突发事件爆发后的舆情涌现期。这个阶段,围绕突发事件产生的各类声音和情绪铺天盖地,与之相关的联想记忆和体验也蜂拥而至,构成了舆论场。如果管理者采取限制人们表达的策略,阻断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通道,就势必会强化已有的消极情绪,引起人们的反感、反抗等对立情绪,不仅无助于突发事件的应对和解决,反而为其设置了障碍。
  安全阀制度在舆情引导中发挥了积极的社会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制度虽然为社会负面情绪的发泄提供了可控制的无害的出口,使主体不再将目标设置为解决令人不满意的问题,而仅仅是释放出由此所产生的敌意,以保持整体关系和秩序的不变。“但在这种情况下,令人不满意的状况仍旧保持不变或变得更加严重。”[3]因此,仅以情绪释放缓解情绪的舆情引导行为可能会解决一时的、表层的情绪宣泄问题,但对于建设性的、持续性的情绪管理增益不大,甚至会因为主体的本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对社会系统的反噬。
  2.以行为约束控制情绪
  突发事件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触及某些社会敏感问题或者产生社会道德伦理震撼的时候,与民众的利益诉求、价值观念、历史记忆、心理心态等发生碰撞,社会情绪会迅猛聚集、快速爆发,推动舆情走向高潮。社会情绪需要提供宣泄的出口,但是释放和宣泄并不是毫无边界与尺度的,在破坏性的情绪宣泄出现之前要进行约束和控制。
  以行为约束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