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6月下期

道、儒视角下领导力理论发展研究/赵东辉 张大鹏 孙新波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赵东辉 张大鹏 孙新波 日期:2021-07-28 16:36:31
阳轻阴只会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这两种都不会是事物的最终状态,只有阴阳的动态平衡才能实现事物存在与发展的稳定性。在领导力理论的早期研究中,个体心理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者们过多地强调了领导特质(智力、性格)等对领导力的影响,并由此判断一个人是否能成为领导。在这个时期,学者们关注的是领导与非领导的个体属性。从阴和阳的视角出发,个体的内在属性是属于阴的(太极图中“黑鱼”表示),个体的外在行为表现是属于阳的(太极图中“白鱼”表示),仅仅关注阴的方面,就会导致阴阳失衡。基于此,领导特质理论必然无法很好地解释领导力,也势必会走向衰退。到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领导特质理论逐渐被摒弃,学者们开始关注领导行为与风格对组织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学者们过度重视领导阳的一面,尽管也考虑到了情境因素,即动态性,但是几乎完全忽视了领导阴的一面,这种重阳轻阴的状态,也不能够很好地解释领导力。到了20世纪80年代,领导特质理论重新被人们接受后,形成了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特质理论共同存在的局面,并且有学者试图将两者整合起来。从这个角度讲,领导理论实现了阴阳平衡。也就是说,领导特质与领导行为根据情境动态整合才能实现领导力的有效性,因此,学者们开始着重关注情境因素,促使领导权变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之后,大量的学者根据不同的情境,结合领导特质与领导行为,开发了大量的领导力类型,因此,领导力理论丛林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二)从儒看领导力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
  在中国古代,仁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但仁是一个很难理解甚至有点模糊的概念。仁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内在属性,体现在很多优秀的品质上,如诚实守信、具有孝心等。而礼也是儒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一般认为其是儒家的源头,具体表现在行为上。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也就是说,克制自己的欲望,按照公理来办事就能达到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仁是从个体内部出发的;另一方面,礼是仁的外在体现,具有外在属性。所以仁和礼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杜维明指出,仁是具有社会性的,也就是说,实践活动中的仁和礼与特定的环境密切相连。[6]因此,仅仅从个体的内部视角或外部视角来看领导力都是不够全面的,其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
  领导特质理论中的特质与儒家中讲的仁具有相似的属性,都是从个体的内部视角出发的。在领导力理论研究的早期对礼的层面关注不够,当人们认识到礼层面的行为能够对组织发展产生影响时,又忽略了仁的影响。直到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才认识到特质与行为对于领导力理论研究是同等重要的,再加之两者整合的环境适应性,领导权变理论得以迅猛发展。
  三、领导力整合模型的构建
  现有如此众多的领导力类型,也出现了大量的领导力定义,普遍被学者们接受的领导力定义为“影响和促进个人和集体努力以实现共同目标”。在该概念中,既包含了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因素,又潜在地包含了个体和集体认知层面的因素。本文在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和儒的视角对领导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整合的领导力模型。众所周知,构建一个整合的模型是困难的,它需要满足一般性、简约性以及内部和外部一致性等特点。从阴阳观审视领导力理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