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5月下期

周敦颐政德思想探微/李闫如玉 王 杰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闫如玉 王 杰 日期:2021-06-25 16:39:10
以比较:“呜呼!乐者古以平心,今以助欲;古以宣化,今以长怨。不复古礼,不变今乐,而欲至治者远矣!”[5]30周敦颐认为,从制乐、用乐及其带来的后果看,古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周敦颐对于今不若古的礼乐制度感到十分痛惜,认为只有古代的“宣化”才是礼乐应当达到的效果。这一方面体现出周敦颐对于礼乐完善及“至治”的向往,另一方面则充分反映出周敦颐欲将礼乐与政治相结合的追求。也就是说,周敦颐对于礼乐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礼乐自古便与社会政治相联系。《通书•乐中》更是直接地说明:“乐者,本乎政也。”[5]30此外,周敦颐以礼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之“理”[5]25,实际上点明了礼乐的政治功用和政治属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周敦颐的思想中,有关礼乐的主张不是作为单纯的政治观点而存在的,礼乐教化的内容本身便是其政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周敦颐认为古代圣王制礼作乐的最终成果是“百姓大和”“平天下之情”,从而对礼乐多有肯定。也就是说,周敦颐对于礼乐的倡导,实际上仍然是其重视社会和时局的侧面反映。礼乐的优劣在于政治的好坏。礼可以用来规定必须遵守的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乐可以用来陶冶人们的心灵。周敦颐希望通过礼乐的治理,达到“优柔平中,德之盛也;天下化中,治之至也”的理想状态,彻底改变社会中的“贼君弃父,轻生败伦”现象。礼乐是不可分离的,都是圣人使天下和谐顺畅的有力措施。对礼乐教化的格外重视,体现出周敦颐对于时局民生和社会政治的特殊关注,从而成为周敦颐政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清廉无私的为官持守
  
  终其一生,周敦颐都在积极追求与自觉践行儒家的价值理想和道德人格,体现出高超的君子人格风范,在为世人所景仰的同时,也成为儒家学者从政的典范。周敦颐的仕宦生涯是其政德思想最直接和最现实的体现,因此,我们应结合周敦颐为官过程中的操行与持守,以拓宽和深化其政德思想的内容。
  首先是关于清廉的探讨。清廉主要指廉洁、廉明的从政行为,要求官员在处理政务时清正廉明、有章必循、有法必依。周敦颐作为清廉官员的代表,十分注重清白廉洁的品质。在《通书•富贵》中,周敦颐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故常泰无不足。而铢视轩冕,尘视金玉,其重无加焉尔!”[5]40在周敦颐看来,真正的君子应当重视道德充盈和身心安定,以此二者为贵,方能达到泰然宽裕和充实完满的状态。相比之下,世俗认为珍贵豪华的轩冕、金玉,反而当以锱铢和尘土视之。此外,清廉的思想品格还表现在周敦颐的诸多诗文作品中。他的脍炙人口的作品《爱莲说》,清新自然、流畅丽,并运用了香草美人、托物言志的手法,将莲比作“花之君子者也”[5]53。值得注意的是,莲与廉同音,周敦颐实际上是寓廉于莲。莲既与廉相通,那么不染、不妖之莲便与不贪、清正之君子互相映衬、互为表里,从而以莲花的高贵品格表达出清廉的深刻思想。
  无私同样是周敦颐所特别重视的品格,《通书》中不止一章专门阐述公私之义理。《通书•公》曰:“圣人之道,至公而已矣。或曰:‘何谓也?&rsq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