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5月下期

周敦颐政德思想探微/李闫如玉 王 杰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闫如玉 王 杰 日期:2021-06-25 16:39:10
的来说,这两种修养都是针对个人的德性而言的,重点在于进退之间对于动静的考量。一方面,主静是慎动的前提,只有先安顿好内心,方能合宜地行动;另一方面,慎动是主静的补充,否则便无法保证内心虚静清明。在周敦颐看来,动静之理具有普适性,因此,慎动和主静就自然成为个人德性修养以及各种政治行为必须理解和遵循的规律。
  
  三、以民为贵的价值取向
  
  认识到人民在政治中的重要性和根本性地位,是周敦颐政德思想中不可忽视的价值取向。在中国古代,《尚书•泰誓》中已提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有“惟人万物之灵”的说法,强调人在宇宙万物中的独特性。周敦颐继承了这一观点,并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进行了更为充分的展开和发挥。《太极图说》云:“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5]6这就是说,在宇宙万物当中,只有人秉承了天地之灵秀,人最有灵气。而且,与水、火、木、金、土五行相对应,人也具备五性。关于人性,周敦颐在《通书》中说道:“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5]20周敦颐认为,人性应该在中道的调节下结合阴阳、刚柔、善恶,方能全面而积极地发展。这里,周敦颐肯定了人能够避免极端,并超越正反两方面而达到更高的境界。与之相通的,还有《太极图说》中的说法: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5]6-7周敦颐认为,人有贯通天、地、人和鬼神的能力,人有在天地之道外自立其道,并与二者平等共存的可能。这一表述的关键就在于,将人的价值置于与天地同等的位置上,突出了人的地位和重要性,目的在于挺立人道。
  将周敦颐对于人道的重视在政德的视域下具体化,便体现为对于人民的重视。《通书•顺化》云:“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5]23-24可以看出,无论是圣人还是天道的作用或运动,其落点都在于“万民”,目的是通过引导和教化的手段使人民得到良好的教养,始终生活在和谐的状态中。此外,《通书•治》的开篇便提及人民,而这一章的主题是治,也就是国家和社会的治理问题。由此可见,人民在周敦颐的理想政治体系中居于首要位置。总体来看,周敦颐政德思想的基本倾向是十分明显的,即以挺立人道为基础的以民为贵的价值取向。
  
  四、重视礼乐的教化主张
  
  礼乐即礼仪和音乐的并称。在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中,礼乐作为自上而下的规范,直接与政治相关。早在《论语》中,孔子便已将礼乐用来概括周代的典章制度和文化教养活动,提出了“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的观点[8]。周敦颐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者,自然对于礼乐特别重视。
  这种重视首先表现为对于儒家先贤礼乐思想的了解和尊重。《通书•乐上》云:“古者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大和,万物咸若。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5]28-29这里是对古代圣王所定礼乐制度的认同和称赞。除此之外,周敦颐还将古今之礼乐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