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4月下期

场域调适与行动者策略: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微博治理/金圣钧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金圣钧 日期:2021-05-26 16:37:36
场域遵循的是一种依附上级、注重主从关系的垂直型逻辑。[4]当政治场域逻辑遵循舆论场逻辑时,权力主体通过建立政务微博达到对上级的依附;当舆论场逻辑遵循政治场域逻辑时,权力主体发布的权威信息能否形成新闻产品、与用户需求进行交易并形成话题,既是检验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新闻场域运行逻辑成败的标准,又是媒体通过与市场共谋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名人、专家等群体在垂直领域具有绝对的资本领先优势,更容易与草根用户等普通行动者发生直接互动,因此,其在所属群体中有更好的忠诚度,成为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互动仪式链的关键一环。
  三、微博场域中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行动者策略
  以微博为载体的公共领域,仍是一个“权力主体—网络精英—网民”的行动者交互空间。首先,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角色虽然有所转变,但并没有丧失权力主体的地位,而是发挥着监督和审查的作用,仍是微博公共空间规则的制定者。其次,网络精英和权威媒体因其自身拥有雄厚的社会资本和影响力,是传播话题的造势者。再次,微博用户在微博场域中针对公共议题的讨论形成舆论,寻求场域中身居高位者即监督者的注意。
  (一)权力主体:准确调适和运用资本,树立公共意识
  在微博场域中,权力主体仍是“元场”中的主要行动者,其权威话语始终是各类行动主体的核心关注点。微博既可以放大权力主体积极施为的积极话语,亦可以深化其无为怠政的负面形象。因此,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相关权力主体应遵循微博场域的运行规则,积极参与场域互动,提高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度。一方面,权力主体应当以解决事件、建构良性话题为目的,将自身的雄厚资本转换为社会资本或文化资本,积极向社会告知事件真相、形塑公共意义,而非以其资本优势消解反对声音。另一方面,相关政务微博要充分发挥自主性,敢于接受质疑和反对声音,并积极与场域内其他主体互动,及时发布调查结果,而不是由媒体推进事件的发展进程,让网民自发建构真相,最终导致谣言满天飞。
  (二)市场化媒体: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提升内容生产质量
  除权力主体外,市场化媒体是微博中话题建构的主力军。首先,市场化媒体在微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话题可信度和相对稳定的订阅用户,可以形成较强的传播力。因此,市场化媒体应向用户积极推送有关事件进展的深度内容,而非集中于对个别热门微博的转发或复制性提取,为话题的引导塑造多个切入角度。其次,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前期的话题引导是决定整个话题生命周期长短的关键,而地方性的市场化媒体由于距离事件发生地最近,往往能掌握更具时效性的信息,是前期话题引导的核心。因此,地方性媒体应当发挥自身固有的距离优势,对相关主体进行跟踪调查、深度报道。
  (三)用户群体:把握客体主体化规律,建立理性共同体
  2011年的温州动车事故曾引发全国聚焦,此事件前期的各色评论沸沸扬扬,微博中各种负面评论和虚假消息铺天盖地,直到政府出面发声后,公众才变得趋于理性,开始审视思考。此事件中,公众是客体,政府是主体,但当客体化程度达到最大时,主体会立刻出现,以引导客体理性思考。[5]
  可以说,在一些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公众并非“身体在场”,他们通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