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4月下期
以简驭繁:城市街巷治理的简约机制探讨——以太原市迎泽区“街巷专班”为例/龚志文 乔运鸿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龚志文 乔运鸿
日期:2021-05-26 16:05:32
导向、环境导向、治安导向、文明导向四类,将城乡管理、公安交警、园林绿化、交通运输、执法等职能部门的治理资源差异化地下沉至各个街巷,使得不同街巷承接的资源在数量、种类方面不尽相同,实现了街巷治理资源与治理需求的精准配置。另一方面,转变结构化下沉模式,选择弹性化的下沉模式,下沉至街巷的各种资源组成临时工作专班,根据街巷治理的现实问题,专班成员选择自主执法或协同执法,抑或配合执法,实现治理资源的弹性配置。
其二,资源吸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要求在基层治理中,除了需要下沉政府领域的资源,还应挖掘市场领域、社会领域的资源。“一路一专班”通过“门前五包”的强制吸纳方式,将街巷两侧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包括学校、医院、公园、广场、景区、车站机场、社区楼院、沿街门店、公共设施管理维护单位、建设工地建设管理单位、集贸市场开办单位、拆迁工地施工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和居民住户等产权人纳入街巷治理共同体;通过宣传教育、愿景构设、特色活动等劝服吸纳方式,调动街巷周围的居民、城市志愿者、社会组织参与街巷治理的热情;通过反馈意见领红包、积分兑换商品等诱导吸纳方式,激励街巷空间中流动的不特定个体参与街巷治理。
其三,资源整合。“一路一专班”以街乡为中心,设置街巷长,统筹下沉资源,避免下沉的条条资源各自为政,从而弥补管理缝隙;协调吸纳资源,将街巷两侧碎片化的各种资源拧成一股绳,形成资源合力;整合街乡自身资源,推动资源在横向与纵向之间良性互动、优化配置。最终形成“基层有人有权有物,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的街巷治理资源配置格局。
(二)简约的组织协调机制
城市基层治理面临着结构困境,条块职责分割、协调困难造成联而不合,“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条块职责不清,导致监管过度和监管缺位并存。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基层政权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调配必须面向人民群众、符合基层事务特点,不简单照搬上级机关设置模式。”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基层,关键是体制机制。“一路一专班”便是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人”而构建的街巷治理机制——根据街巷的类型和治理需求来组建专班,专班成立临时党支部。这种基于“人”而不是基于“机构”或“部门”的组织协调机制,沟通协作目标清、成本低、效率高,实现了街巷治理中工作具体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基于“人”的实体协调机制背后是基于“部门”的虚拟协调机制,保证了街巷治理资源的持续有效供给。同时,专班成员在互动和共治中形成一种非正式的制度,成员依靠“专班平台”,通过日常集体巡查、随机弹性协作等机制做好街巷治理中各自的本职工作,不再需要额外的约束和激励。这种简约的机制,既降低了行政成本,又保证了活力与秩序。
(三)简约的公众参与机制
城市基层治理面临着回应困境,治理主体对民众需求和社会问题反应迟钝,对社会的公共服务承诺延迟兑现或折扣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