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2月下期

框架理论视野下公职人员形象的媒介建构——以《人民日报》报道为例/付亚萍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付亚萍 日期:2021-04-01 16:59:25
商干部、信访干部、民政干部、卫生干部、宣传干部、林业干部、政工干部等;从职级来看包括中央机关高级领导干部、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乡镇街道干部等,还包括援藏援疆干部、第一书记、扶贫干部、军转干部、退休干部等。
  三、议题选择
  (一)援藏援疆扶贫
  援藏援疆扶贫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战略推进中涌现出的大量先进典型人物被《人民日报》关注。报道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干群关系。比如,广东省援藏干部、西藏察隅县委书记彭聪恩进藏两年多,走访农牧民400多户,在40多户农牧民家住过。二是团队建设,比如,挂职新疆于田县招商局副局长的天津静海干部席世明,除了做好招商工作,还积极承担工作组的行政、党务、人事管理、后勤保障工作,甚至记得每个人的生日,被称为“大总管”。三是产业发展。比如,山西省中阳县沟底村第一书记任鹏带领村民发展核桃产业,为村里争取到核桃林的林田路水配套项目、“提质增效”项目,成立合作社,形成长效增收机制,让贫困发生率显著降低。
  (二)抢险救灾
  非常时期是对公职人员素质的非常考验。报道主要侧重刻画两方面,一是公职人员临危不惧,积极担当作为。比如,湖南省临湘市发生特大暴雨,当地干部积极开展抗洪救灾,驻村干部张雄文日夜不停地穿梭在6公里长堤排查险情,晓阳村村委会主任周显峰和驻村干部李青带领村干部,冒着齐胸深的洪水,将老人小孩一一背到安全地点。二是救灾过程中群众的感受。比如,一位原来的“刁民”在亲历洪灾后,看到许多干部不辞辛劳、先人后己,主动找陕西华县辛庄乡党委副书记刘超峰谈心,表达对政府和干部们的谢意和歉意。
  (三)征地拆迁
  因涉及多元利益博弈,征地拆迁工作一直是地方发展中难啃的“硬骨头”。报道主要有三大视角:一是通过描述拆迁难度展现公职人员工作艰辛。比如,肩扛三职(河南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运粮河组团园区管委会主任、区邮电局党组书记)的王振立就遭遇了村民与项目方冲突、上访、老人闹情绪、商家不愿搬等问题。二是通过描述拆迁精度展示公职人员工作方法。比如,在对贵州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的报道中,描述了他在实地勘察、规划方案论证、拆迁方案讨论、筹集建设资金、作拆迁户工作等各个环节亲力亲为。三是通过描述拆迁速度展示公职人员工作成效。比如,海南乐东县委书记林北川在任时期,带领当地群众创造了“乐东拆迁速度”:8天完成中线高速公路7131亩征地拆迁任务,18天完成西环高铁3700亩征地任务,5天完成黄流商贸城拆迁改造工作,2149户商户顺利搬迁。
  (四)因公殉职
  因公殉职的原因主要有三类:一是在抢险救灾中牺牲。例如,在高速公路指挥铲除积冰时被快速行驶的大客车撞倒的安徽省庐江县泥河镇干部程志国。二是因病逝世。比如,在工作岗位上突发脑溢血的挂职干部新疆于田县招商局副局长席世明。三是车祸去世。比如,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殉职的孔繁森,在办案途中遭遇车祸的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因公殉职的报道主要呈现两种叙事方式,一类侧重描述公职人员殉职的事件经过,比如,《为百姓,他不曾犹豫半分》详细记录了安徽省绩溪县荆州乡纪委书记李夏在转移群众过程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