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月下期

组织中嫉妒行为的研究进展与治理策略——以领导—部属交换理论为视角/朱 懿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朱 懿    日期:2021-03-01 10:26:38
的关注,让老员工产生与领导关系受到威胁的情绪体验;第三,领导者持续表扬一个员工,会让其他员工认为该员工对自己造成了竞争威胁,从而会产生对该员工的嫉妒倾向。从过程角度来分析,随着个体对竞争对手(被嫉妒者)评价的变化,嫉妒情绪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即嫉妒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领导—部属交换理论视角下关于组织中嫉妒行为研究的前因和后果
  Feuer指出,领导者必须能够把控好嫉妒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1]这是因为,当把嫉妒放在一个适当的地方时,会激励其他人更好、更有效率地工作;当嫉妒在不适当的时候产生作用时,它会对工作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
  Thompson研究了部属嫉妒行为产生的前因和后果。[2]就前因而言,他发现嫉妒与部属在团队中的地位、领导对部属的体贴程度和领导对部属的区别对待有关。具体来说,某个部属在团队中的地位越高,其他部属产生嫉妒的可能性越大;领导对某个部属越好,其他部属产生嫉妒的可能性越大。此外,那些对所有部属一视同仁的领导,能够更好地减少部属之间的嫉妒。可见,部属与领导的高质量工作关系与部属的嫉妒行为呈负相关。另外,嫉妒者对领导的依赖、过去经历过的背叛经历等,都会加剧嫉妒者对被嫉妒者的恶意攻击。
  就结果而言,Thompson发现,个体的嫉妒与其本身的社会性惰化呈现正相关关系。[2]在工作场所,个体可能会因为嫉妒而出现丧失协调能力、降低责任感等现象。Peng关于中国职场的研究发现,职场中的嫉妒与部属对组织的情感性承诺和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与部属的离职倾向呈正相关;与女性部属的组织公民行为和绩效呈负相关,与女性部属的反生产行为呈正相关。[3]
  三、领导—部属交换理论视角下组织中嫉妒行为的作用机理
  Andiappan和Dufour使用调节焦点理论建立了领导—部属关系中的嫉妒模型。[4]在这个模型中,嫉妒者、领导者和被嫉妒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机制。调节焦点理论认为,人们受到两种自我调节系统的驱动,一种是预防调节,另一种是提升调节。预防调节的重点是“保护和安全责任”,而提升调节的重点是“进步和抱负成就”。调节焦点理论描述了两种可能与嫉妒相关的基本动机:获得积极结果的提升可能和避免消极结果的预防可能。因此,明确区分羡慕和恶意嫉妒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嫉妒和羡慕的体验中,恶意嫉妒是个体对竞争对手的决定性情感,正是这种恶意嫉妒体验驱动了嫉妒者对未来不安全感的感知。
  (一)领导—部属交换理论视角下嫉妒者的作用机理
  研究表明,一方面,经历嫉妒特别是恶意嫉妒会导致个体对竞争对手采取攻击性的行为,包括破坏对手的声誉、试图阻止对手有效工作等。相比之下,产生羡慕的个体往往会表达出对竞争对手钦佩的积极看法,并表现出更愿意向竞争对手学习,甚至愿意和竞争对手交朋友的善意。在这个过程中,嫉妒者对领导的依赖、过去经历过的背叛等,都会加剧其恶意攻击倾向。另一方面,羡慕和适当程度的嫉妒可以提高嫉妒者本身的工作绩效,即产生了提升调节的驱动作用。因此,嫉妒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对嫉妒者产生积极的效果。例如,当嫉妒者和被嫉妒者进行比较时,由于怕被对方蔑视而会更加努力工作。
  (二)领导—部属交换理论视角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