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月下期

城市基层治理中社会稳定风险问题的诱发因素与防避思路/乔瑞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乔瑞华 日期:2021-03-01 10:13:51
dquo;噱头”。信息的模糊性,说明一个事件越模糊,公众对其想象的空间越大,产生谣言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公众的批判力,说明接受者对谣言的辨识能力影响谣言的传播,公众的辨识能力越强,谣言越不容易传播;相反,当公众缺少辨识能力时,则会为谣言的传播推波助澜。也就是说,谣言和人们的切身利益相关度越高,信息越不清晰,公众的辨识力越低,谣言的传播速度越快,杀伤力也越大。这启示我们:在防避谣言这一社会稳定风险因素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保证信息监管有效,事前防范充分,在谣言出现时能抢占信息制高点,改变呆板的、程式化的发声方式,把握信息发布和辟谣主动权,做到信息准确、公开、透明,及时回应社会各方关切,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从媒体方面看,要注意建立媒体信用体系,规范媒体行为,提升媒体社会责任,把好媒体信息发布关口,坚决屏蔽不实信息,引导媒体信息正向传播,弘扬社会正能量。同时,要加强媒体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深度协同合作,做到媒体能及时接收相关信息,科学有效地辟谣防谣,发挥好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从社会公众方面看,“谣言止于智者”,公众的批判力对遏制谣言意义重大。政府应通过更好的沟通与交流渠道,针对谣言频发、多发领域,向公众有效普及相关科学知识,注意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帮助公众对谣言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公众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提高辨谣防谣能力。同时,要积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防止法律空白,提高造谣成本,保证对造谣者形成足够的震慑力。
  (五)消融极端暴戾人格,远离社会稳定风险爆发点
  具有极端暴戾人格者所产生的报复他人或社会的个人极端暴力行为,是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毒瘤”,对此应予以充分重视并有效应对。首先,应用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引导公众,帮助其全面、理性、客观地看待社会问题。具有极端暴戾人格者所产生的报复他人或社会的个人极端暴力行为,可能存在一定的外部诱因,这需要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但是,不管因为何种外部因素,个人极端暴力行为都是违反法律和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如果出于情绪化的支持而不是基于法律理性看待这类问题,就是对错误行为的纵容。因此,应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全面、理性、客观地看待社会问题,当出现问题时,不应诉诸极端行为,而应在法律范围内寻求解决途径。其次,应关注心理健康,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政府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相关专业人员进社区、工厂、学校等单位,进行全方位的民众心理健康排查,一方面,掌握民众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宣传教育加强民众的心理保健意识,帮助民众正视心理健康问题,切实提高民众的心理健康水平,培育民众良好的社会心态;另一方面,对排查中出现的心理障碍人员进行评估,根据不同风险等级进行分类管理,在切实解决其生活困难和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将其中具有犯罪人格的高危人群纳入公安机关、所在单位、社区、街道等多方重点监控网络,形成预防合力。同时,要建立反应迅速、全程干预、覆盖全面的心理疏导网络,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极端暴力行为的发生,有效防范和化解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