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1月下期
城市基层治理中社会稳定风险问题的诱发因素与防避思路/乔瑞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乔瑞华
日期:2021-03-01 10:13:51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相关决策内容。从决策执行看,执行是决策的生命,没有执行的决策,无论多么正确科学,都没有实际的价值。在决策执行中,必须树立宗旨意识,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攻坚克难,才能保证决策执行成效。同时,决策执行还要有完善的工作责任机制做保障,做到执行工作科学分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容错制度,把决策执行情况作为考察和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从决策责任看,要依照“谁参与、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决策的责任归属,做到责权统一。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程序化、法制化的决策问责、追责机制,避免问责的主观随意性和应付式问责等问题,真正做到有责必问、一查到底、科学公正,迫使决策者增强决策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做到科学用权、规范用权。
(三)完善诉求表达机制,加装社会稳定风险减压阀
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能够通过正常的社会渠道顺畅表达,社会才能和谐稳定,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社会稳定风险。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化诉求表达机制,有效发挥其作为社会稳定风险减压阀的作用。从传统看,我国的诉求表达机制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信访制度等,这些都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诉求的制度。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应通过向社会公众公布热线电话、邮箱,完善接待制度,及时公布事件处理进展、处理结果等事项,进一步加强传统诉求表达机制在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中的作用。同时,针对网络时代群众趋向选择网络信息交流平台表达诉求的情况,应建立有效的官方网络诉求沟通平台,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诉求,争取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其次,在重大决策中提高群众参与度,重视协商民主。在重大决策出台前,应在信息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加大群众参与力度,探索群众对重大决策的评议和采信机制,通过协商的方式吸纳群众好的意见和建议,凝聚共识,消除部分群众的被剥夺感和不公正感。在重大决策执行中,针对舆情引导话题,并通过协商讨论达成共识,有效化解社会稳定风险。再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完善的机制最终需要人去执行,群众所反映的诉求最终还是要靠人来落实。因此,在工作中需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到每项工作、每个细节当中,坚决避免出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推诿扯皮,而是要主动作为,在法律、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为群众诉求寻找合适的解决途径,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做到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真正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四)防避谣言风险,筑牢社会稳定风险防火墙
在网络时代,谣言的传播是一个立体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对于其矫治也应注意采取综合手段,以达到有效防避和化解谣言风险的目的。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创立了谣言公式:R(Rumour,谣言的杀伤力)=I(Important,信息的重要度)×A(Ambiguous,信息的模糊性),此基础上提出:R=I×A/C(Critical Intelligence,公众的批判力)。[1]17信息的重要度,说明一个事件要想成为谣言,必须有足够的关注度,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焦点、热点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