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12月下期

基层治理中领导者对“木桶定律”的运用误区及规避之策/张学艺 王天怡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学艺 王天怡 日期:2021-01-22 17:13:58
主义现象严重,在补齐短板方面也存在只做表面文章的现象。一是避重就轻。挑选补短板的标准是投入最少、速度最快、最能出显绩的,而不是最需要补齐的。二是暗度陈仓,找短板、安排任务的时候兴师动众,到了真正去补齐短板的时候,要么雷声大雨点小,要么不见行动、不见效果,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三是弄虚作假。在糊弄上级、糊弄群众上下功夫,只考虑如何蒙混过关,走偏了方向,既贻误工作,又坑害群众。
  二、“木桶定律”运用不当带来的危害
  (一)劳民伤财
  “木桶定律”运用不当,势必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一是如果领导者补齐短板面面俱到、全面推进、全面开花,其投入一般情况下是无法估量的,当地也难以承受,这时,基层领导者要么半途而废,要么负债推进,给当地财政带来巨额债务。二是如果领导者搞弄虚作假,资金就会大量浪费,做的就是无用功。三是如果领导者脱离实际搞短板补齐,负债搞建设,就会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甚至压缩民生支出的现象。
  (二)贻误良机
  补齐短板需讲究时效。如果短板不能及时补上,就可能使基层治理处于被动状态。一是失去发展良机。短板补得快、补得好,就可能在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二是失去工作良机。每项短板补齐工作如果错过时间节点,就可能连累其他工作,造成一项被动、项项被动的局面。三是失去政策良机。政策会随着形势和任务变化而调整,甚至是反方向调整,政策时机一旦错过,会给基层治理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
  (三)损害形象
  “木桶定律”运用失误,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各种机会的丧失,也会导致基层治理的领导者受到群众责难。一是直接损害基层领导者形象。对基层治理短板补齐的分析判断、安排部署、推进落实,都是由具体的领导者来决策和实施的,如果短板补齐走入了误区,不但影响基层治理目标的实现,而且会让群众对领导者的能力和水平产生怀疑。二是损害基层单位形象。领导者常常是一个单位的最重要形象代言人。“木桶定律”运用不当,会让群众否定做出决策的领导者进而否定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三是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基层治理的领导者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木桶定律”的运用误区多了,会让群众将这种误区带来的损失和良机的丧失进一步归咎映射到实施主体背后的党和政府身上,给党和政府的形象带来伤害,久而久之,会对党的执政地位带来负面影响。
  三、“木桶定律”运用误区的根源
  (一)政绩观出现偏差
  政绩观是基层治理的领导者对工作业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政绩观往往决定着领导者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工作效果。领导者政绩观偏差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忘了初心。作为基层治理的领导者,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如果忘了这一点,把政绩当成自身晋升的资本,只是在为自己谋幸福,考虑问题就会从自身出发,有利于自己的积极干,出力不讨好的躲着走,就会陷入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甚至坑害百姓的误区。二是唯上唯书。有的领导者只追求上级的认可,只做上级看得见的工作,上级没安排的不想干,上级没表态的不敢干,政策允许的可以干,政策空白的等等看。三是政绩考核体系有待完善。这需要围绕短板工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