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11月下期

“大一统”政治重塑与当代中国民主化进程/梁承碧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梁承碧 日期:2020-12-14 16:03:07
  
  【摘  要】新中国的国家构建实质上是“大一统”政治格局之重塑,在此视域下能更好地理解民主构建的目标模式是整合性民主。整合性民主的构建有其独特的规定性,即自上而下的政治统一在逻辑上具有优先性,必须采用有助于凝聚共识和政治整合的协商民主形式;代表社会自主性的选举民主起着辅助性作用,其推进具有滞后性,势必使民主化进程有所延宕。这种结构性特征决定了中国民主化现实进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中国的整合性民主构建大概需要40~50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成熟的境界,对于任何关于民主化的激进主义或尾巴主义的立场都要保持警惕。
  【关 键 词】国家构建;民主构建;“大一统”政治重塑;整合性民主
  【作者简介】梁承碧(1969— ),男,闽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政治理论、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中图分类号】C933;D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22-0008-04

 

  当代中国的民主追求及民主化的现实进程无疑是独特的、复杂的,对此也多有谬解流传。科学厘清有关理论认识,不仅事关意识形态斗争,也事关能否理性把握实践。本文试图在“大一统”政治格局重塑的视域之下解读中国民主构建的目标模式,揭示这种民主模式之构建与发展被赋予的独特规定性,进而据此消解有关的各种理论错谬和因此而引起的认知混乱。

  一、新中国的国家构建实质是“大一统”政治重塑
  考察当代中国的民主构建问题,就必须考察与之关联的国家构建问题,而考察国家构建问题,就有必要引入中国历史连续性的思考维度,这样就进入了历史政治学的视域,我们的研究也就具备了充分的本体论依据。如此可以发现,当代中国的国家构建实质上正是传统“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延伸与创造性重塑。[1]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无力控驭诸侯,一统江山演化为诸侯争霸的局面。出于恢复以周天子为中心的王政秩序的谋虑,儒家思想家在《春秋公羊传》中正式提出了“大一统”思想作为政治秩序构想的根本纲领。这一根本纲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和传承。比如,孔子称赞齐桓公、管仲“一匡天下”,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荀子追求“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当然,这时的“大一统”构想还只是一种社会观念,一种对一统天下理想秩序的向往。至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中国,“大一统”构想才落实为一种制度模式。秦始皇废弃分封制度,代之以郡县制和官僚制,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政治整合的措施,如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统一度量衡等,这样就确立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大一统”政制。汉承秦制,至汉武帝奠定中国地理疆域规模,并且采用儒学大师董仲舒系统论证的“大一统”意识形态,完成了“大一统”政制与“大一统”意识形态的嵌合,这样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政治格局就得以确立。自秦汉以降2000多年的历史中,尽管王朝更替,亦间或有短暂的分裂,但国人追求“大一统”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是一以贯之的,体现出一种强大的历史惯性,从而使“大一统”政治格局成为中国政治(史)的显著特征。
  可见,“大一统”思想已经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