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1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9月下期

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基层干部道德责任研究/姚璐莘 蒙冰峰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姚璐莘 蒙冰峰 日期:2020-11-03 09:35:32
  【摘  要】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基层领导干部具有高度的道德责任并充分发挥道德引领作用。当前,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人情、关系”观念较深,道德水平参差不齐;责任担当意识不强,落实工作不到位;能力水平欠缺,实践效果不佳。应通过加强道德责任意识、提升道德实践能力、强化责任担当、健全工作机制等来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道德责任建设。
  【关 键 词】乡村治理现代化;基层领导干部;道德责任
  【作者简介】姚璐莘(1995— ),女,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蒙冰峰(1982— ),男,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社会责任伦理。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大学生道德责任建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9A22);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基地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责任伦理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6JZ047);西安理工大学校基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时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养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1/256081909)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18-0106-03

 

  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必须将德治嵌入乡村治理体系,并发挥基层领导干部道德引领和政治担当的内在作用,同时要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责任。注重责任伦理视角下的领导干部道德责任培育,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响应了对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农”问题的关键,基层领导干部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领导部分,要切实发挥道德责任的作用,并将这一抽象概念落实到具体实践中。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基层领导干部道德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人情、关系”观念较深,道德水平参差不齐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道德素质是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发展迅速,但也积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在乡村的人际交往中,村民和领导干部的言行本应该受村规民约、有关规章制度和既有的道德守则的规范和约束,而实际上办事要“靠关系”和“讲人情”的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基层干部这种“靠关系”“讲人情”的不公正的做法可能会导致传统道德、价值取向的混乱,人际关系变得冷漠。此外,政府在致力于乡村互联网化的同时也导致互联网文化对乡村原有文化结构的激烈冲击,纷繁复杂的信息对村民和基层干部有强烈的诱惑力和吸引力,使他们在众多信息中渐渐失去自我,也渐渐忘却自身的道德责任,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与此同时,互联网信息化也加速了人际关系的冷漠和道德责任的淡化,使得一些基层干部和村民求私而不为公,逐渐趋向“利益社会”。例如,在一些地区的村民选举过程中,形式主义较严重,更多的在于“利”,竞选时靠一些福利等贿赂来拉拢村民,如此选举出来的村干部所维护的也不是如何为广大村民谋利益、如何为乡村谋发展,而是自身利益。这也是一些基层干部办事效率低下、习惯于推诿卸责的根本原因。因此,基层干部重“人情关系”而忽视规章制度,自身道德水平严重下滑,是阻碍乡村治理现代化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