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9月下期

基层治理中的政策“短命”现象及其治理路径/丁秋玲 张劲松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丁秋玲 张劲松 日期:2020-11-03 09:15:09
就决定了基层政策应该是具有超前性。但这种超前是有限度的,是应该与特定时期和环境条件下的基层群众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其次,政策要照顾基层的习惯法,否则,将遭遇非刻意抵制。在近年的基层自治实践中,地方习惯和规范是受到国家法律的认可和支持的。从学理上看,这些习惯法多源于约定俗成,产生于人们长期共同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它自然而然地反映着人们日常生活和经验的多样性,合乎基层群众的心理和认知。在客观上,习惯法起着基层“民法”的作用,或者说,是基层自治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各项政策要照顾基层的习惯法,寻求交集,凸显融合度,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效能。
  再次,政策要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终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就根本的价值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就是要兑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承诺。这要求在政策过程中,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实现民主参与。这不仅在于要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帮助解决群众实际的生活问题,还在于民众可以参与、监督事关自身利益的决策过程。基层干部需要到群众中去,发动、动员和教育群众去执行政策,并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发挥基层干部群众在政策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三)创新政策工具与技术
  在基层政策执行中,如何设计和选择有效的政策工具,以调节目标群体的行为,从而使其行为与政策的目标要求相匹配,并最终促进目标的顺利实现,显得极其重要。这就要求基层政府创新政策工具。
  首先,要创造新的政策工具并付诸实践。依照基层政策环境的特殊性,一部分政策工具本身就要比另一些政策工具更加适用,而当环境出现重大改变时,一些正在使用中的政策工具会失效或变得无效,此时,就应该研究开发新的政策工具进行替代。
  其次,要对政策工具进行优化与组合。任何一种工具都不是孤立存在并且单独起作用的,这便需要对多类政策工具实行良好的组合来弥补单一工具运用的缺憾,并以此产生最优的整体功能来扩大政策的适用空间和提高政策的效能,从而尽可能降低政策“短命”概率。要从现有的政策“工具箱”中进行合理选择,重点关注和创新自主性工具和非强制性工具的应用方式。反思强制性工具主导下引发政策“短命”情形时,尤其需要慎重选择此类政策工具。当然,针对不同的政策情境,强制性或混合性政策工具有时候也是必选项。
  再次,要充分了解所选定政策工具的独特优势和应用条件,实行多种政策工具之间的多元化组合运用。既要强调不同政策工具适配的局部特殊性,又要重视政策工具群的普适性和统一性,在尊重政策主体和政策环境的差异性的基础上,科学统筹安排和协同规划,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能和完成政策目标。 
  参考文献:
  [1]韩万渠.基层官员的身份困境与乡村治理中的政策执行变异[J].中国行政管理,2016(9):100-106.
  [2]王洪涛,陈洪侠.地方政府政策创新扩散失灵问题探析[J].行政与法,2019(6):12-20.
  [3]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J].社会学研究,2008(6):1-21.
  
  责任编辑 王 惠  
  E-mail:ldkxwh@163.com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