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9月下期

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下领导权威的重构之路/唐远华 宋英俊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唐远华 宋英俊 日期:2020-11-03 09:12:16
、遵循权威成为一种自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评价贡献的标准逐渐全面、多元,权威也开始逐渐多元化,人们的权威意识有所弱化,服从意识有所淡化。由于批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权威开始持有或多或少的质疑心态,或者从自己主观愿望出发,忽视甚至背离本应遵循的权威规则。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条件下,人们的服从心态还会进一步发生变化,领导主体从身份获取的权威会进一步弱化,领导方式、领导艺术、领导成效等在领导权威的形成中会变得更加重要。
  总之,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下,人们对强加的意志和服从的认知会发生很大变化,对应该服从什么和怎样服从的认知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领导权威方式和结构必然会遭遇解构,需要领导主体深刻认识并顺应时代要求加以调节,否则,将影响领导效能,提高领导成本,增加改革发展成本。
  二、重构领导权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全新治理理念,并非否定重视领导权威的传统,但对领导权威的内在结构提出了不同要求,特别需要准确把握领导权威的现代架构。
  第一,把准国家治理现代化条件下的领导权威来源。领导权威分为:权力+服从、权威+自愿服从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属于领导权威的原生状态,由权力的自然属性产生,服从源于权力蕴含的强制效应和激励效应。第二个层次则属于更高层次的领导权威,由领导者个人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专业能力、人格魅力和影响力衍生而来。这一层面的权威既源于权力的自然属性,又高于自然属性。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治理民主化、法治化、文明化、科学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要求权力行使更为民主、科学,对权力的限制和制约也更严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设置“权力清单”等严格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制度举措,这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权威不无裨益。对于领导者个人来讲,让人自愿服从的权威则受到了一定限制,领导者无法给予被领导者制度外的惩戒或激励。扩大自愿服从的空间只能从领导者的高担当、强作为、严自律等示范效应中获得。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条件下,领导权威从权力的制度化过程中得以强化,但也可能因领导者个人的感召力不足而导致自愿服从的不足。自愿服从党的领导与自愿服从具体领导可能呈现出非均衡性特点,这对领导者个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二,把准国家治理现代化条件下的领导客体自愿服从心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条件下,权力中心正从一个中心到多个中心,个人自愿服从正变得更审慎,对“自愿服从什么”变得更挑剔和苛刻。同时,随着信息化的纵深发展,个人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个人的独立性、民主平等意识也越来越强,个人对领导者的信任也变得越来越谨慎。加之治理现代化条件下对公民个人的权利保护越来越严格,对掌握权力者的制约监督越来越严格并制度化,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服从心理会弱化、淡化。因此,被领导者对权力的服从更倾向于依法服从,而非对领导者个人的服从。领导者必须把握被领导者自愿服从心态的变化,方能获得信任。
  第三,把准国家治理现代化条件下的领导权威生成规律。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条件下,领导权力的授予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领导者的产生是民主集中制在组织路线上的高度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