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9月下期

全面从严治党方略中“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内蕴逻辑/韩 超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韩 超 日期:2020-11-03 08:55:57
人都会形成不同的道德观念。对于贪腐者来说,支撑他们的就是贪腐者的道德观念,腐败的权力观、肮脏的利益观、卑鄙的攫取观占据了贪腐者的内心世界,构成了他们的道德体系,成为这一批人的道德自觉,使他们见钱就想伸手,见礼就想收受,见利益就会攫取,贪到了不知道有多少钱、不知道有多少房的程度,到了疯狂“自觉”的地步。对于廉洁奉公者来说,则会遵循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在长期的廉洁奉公的实践中,形成廉洁奉公的道德自觉。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逻辑,内蕴的正是实践决定认识、道德实践决定道德认识的深刻认识论规律。既然道德实践决定道德观念,那么高尚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道德自觉,一定是来源于现实高尚的道德实践。当前,“经过全党共同努力,党的各级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明显增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坚决落实,党的纪律建设全面加强,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1]。我们党开展的反腐败斗争的伟大实践和在“不敢腐”“不能腐”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不仅为当前我国社会整体的道德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更为我们每一个人的道德自觉的养成提供了丰厚的现实土壤。“不想腐”的道德自觉正是以“不敢腐”“不能腐”的卓越成就为现实依据,在反腐败斗争的丰富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其深刻的认识论依据正是在于,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深入改造主观世界。
  二、从他律向自律的演进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内蕴逻辑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逻辑内蕴着对他律和自律辩证关系的深刻把握。
  “不想腐”是指主体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严格的自律精神支配下,自觉地抵制诱惑拒绝腐败的自律状态。伦理学史上,康德最早论述了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康德认为,出于他律的道德并不来自人自身,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康德的理论是立足于先验主义哲学建立的。这种只讲自律不讲他律的“自律论”,导致了为道德而道德、为义务而义务的抽象的绝对命令、善良意志。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康德只重视形式不重视内容、只重视自律不重视他律的观点,认为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不可分割,道德自律必须以道德他律为基础才能形成,道德他律必须转化为道德自律才能成为现实的道德。
  他律向自律的转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是一个个人道德的发展过程,又是一个社会道德规范作为定型的理性形式内化为个人的内心准则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共同熏陶和塑造人的道德人格的过程。道德他律转化为道德自律的特征,一是道德主体对道德他律的理性认同。认同意味着道德主体认识了道德规范的他律性,自觉地接受、服从这种他律性的约束,从内心深处敬畏这些道德规范,主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二是道德主体品德的养成。道德主体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心目中的道德准则,进而形成道德信念,道德信念的养成就会成为稳定而自觉行动的内在要求。三是道德主体自身的理性节制。道德主体以自身的道德理性,自觉地调节各种欲望,使无限的个人欲望与社会要求和社会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