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8月下期
韧性视角下新时代城市安全风险治理策略研究/王 莹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 莹
日期:2020-10-07 21:07:15
,如网络黑客窃取和泄露个人、组织乃至国家的重要信息的现象大量存在。
(二)新时代韧性城市安全风险治理思路
“韧性”一词最初产生于物理学,又称为弹性。物理学中的弹性是指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改变形状后又恢复最初状态的一种特性。韧性是指事物或材料在断裂与变形过程中所拥有的吸收能量与反弹的能力。后来韧性的概念被城市问题研究者运用到城市建设领域中,形成“韧性城市”概念,指城市能够有效应对受到的外部冲击和干扰,在遭遇重大灾难时其基本功能与运行不会被破坏,具有从灾害中迅速恢复并调整适应和发展的能力,且将灾害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保证社会的安全稳定。[1]富有韧性的城市具备较强的系统适应能力和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能够快速有效分散外界威胁、减缓内部灾害、适应外部环境,从排除干扰中增强自身能力。
伴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迅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在城市聚集。城市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显著,涉及经济、生态、食品、交通、社会、人口健康等方面,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按照传统城市安全风险防控的理念,在面对灾害时,人们往往会针对某种灾害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救灾方案,试图维持城市系统的稳定性,追求应对突发事件的一种安全防御状态。这种状态致力于避免、消除和控制各种灾害的不良影响,维持城市的既有功能。然而,根据这种理念设计的灾害应对方式并不能真正地做到万无一失,一旦灾害强度超过一定范围,便容易造成防灾措施失效,甚至可能衍生次生灾害,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韧性城市安全风险治理的思路是寻求一种使城市尽量不受或者少受灾害影响的途径,从以控制和防御为主的防灾减灾转向以利用和适应为主的耐灾适灾,且从城市规划、制度、技术、文化、社会层面增强其韧性,以此抵御外部冲击和扰动。与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共存,实现城市存续、抗压、适应和调整能力的提升。
(三)新时代韧性城市建设的实践成效
在韧性城市理论研究持续推进的基础上,国内外对韧性城市的实践探索也在同步进行。很多发达国家的城市纷纷制订了韧性发展计划,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相继发起联合行动支持全球韧性城市建设。
国内也越来越关注韧性城市建设,近年来先后提出绿色低碳城市、海绵城市、生态城市等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为韧性城市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已有浙江义乌和海盐、四川德阳、湖北黄石4座城市实施韧性发展相关政策和计划,在提升自身灾害抵御能力的同时,对周边地区以及其他城市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二、韧性视角下新时代城市安全风险治理的具体策略
传统的强调安全防御为主的城市安全风险管控策略在应对城市安全风险新趋势时出现不适应性,韧性城市强调对风险的适应性、回应力、恢复力和学习力,让城市系统变得更强大,无论风险、灾害和危机多么严重,都能承受住冲击而保持稳定。因此,新时代城市安全风险治理需要从规划、制度、技术、文化与社会五个方面增强城市韧性,促进城市安全运行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逐步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培育韧性规划理念
基于现代城市风险不断递增、放大且多元的特点,城市规划要着眼于培育韧性理念,聚焦 |